
2002年黨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二十大報告提出到 2035 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并提出新要求,包括應用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等新生產技術,實現產業安全自主可控、產業基礎能力高級化、產業競爭力持續提升重要目標,達到產品質量高端化、生產過程集約化、生產效益最大化發展成效等。工業軟件是工業制造的“大腦和神經”,我國核心工業軟件產業發展落后海外發達國家,推動其自主可控已成為提升產業競爭力關鍵。工業軟件按產品用途可分為研發設計、生產控制、業務管理及嵌入式四類,上游為提供基礎服務的軟硬件,下游廣泛應用于機械裝備、汽車制造、能源電力、工業通信等領域。國家政策扶持及技術迭代推動下,國內工業軟件整體保持較快發展,2023 年產業規模達 2824 億元,2012-2023 年 CAGR 約 13.1%,高于全球增速 5%,占全球比重約 7.9%(按美元折算),顯著低于工業產值全球規模占比。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 2022 年達 55.3%,工信部提出到 2027 年力爭超過75%,IDC 預計 2023 年中國工業企業 IT 支出超過 3000 億元,2021-2026年CAGR約 10.3%,其中軟件支出CAGR約 17.1%,工業軟件仍存在較大市場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