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我國對生物柴油的分類標準,第一代酯基生物柴油(FAME)主要是通過油脂原料與甲醇在酸、堿、生物酶等催化作用下發生酯化反應得到脂肪酸甲酯,優點是技術成熟、工藝簡單、成本低,但缺點是燃燒熱值不足、無法完全替代石化柴油,兼容性差導致其與石化柴油的摻混比例不能超過 30%,凝固點高、低溫流動性差導致寒冷環境無法使用且不宜長期儲存;第二代烴基生物柴油(HVO)采用加氫脫氧工藝,油脂在催化劑的作用下通過加氫工藝脫除油脂中的含氧基團,并通過異構化降低凝點,生成烴類,其性能結構和石化柴油基本相同,十六烷值較高、發火性能好,且穩定性和低溫流動性好,可按任意比例摻混,降碳比例也高達 80%,同時可通過進一步異構化得到可持續航空燃料 SAF;第三代將原料范圍從棕櫚油、大豆油等油脂拓展到高纖維含量的非油脂類生物質和微生物油脂,主要是將生物質氣化及熱解、二氧化碳還原等過程產生的合成氣或熱解液作為原料,經費托合成、催化加氫、生物發酵等途徑生成烴類,但由于生產成本過高,尚處于研發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