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原油需求增速放緩。原油的直接需求來源于煉油廠,因此煉化產能、開工檢修情況可反映原油需求。與此同時,煉油廠的生產活動亦受到下游燃油和化工產品消費的影響,作為原油產業鏈中的中游行業,上下游的收入和成本價差,是煉油廠煉油的主要驅動力。分區域來看,全球的原油消費國以美國、中國、印度排名靠前,2024年 1-9月其月均需求量分別占全球總需求量的 20%、16%、5%。國際能源署(IEA)在 2024 年發布的《2024 年石油報告(Oil 2024)》中提到,不同的區域經濟軌跡和清潔及節能技術的加速部署相結合,將逐漸減緩石油需求增長的速度,2024 年 8 月以來,IEA、OPEC(歐佩克)和美國能源部更是一致下調了 2024 年的國際原油需求增速預期。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需求國,盡管最近煉油利潤率強勁,但不利的需求趨勢和附近出口市場的萎縮將給美國煉油利用率帶來壓力。IEA 預計到 2030 年,美國煉油加工量將下降近 100萬桶/天,部分原因是宣布關閉總計近 40萬桶/天的煉油能力,但主要原因是因為煉廠利用率需要進一步降低,以適應美國石油產品需求下降140 萬桶/天的趨勢。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其煉油產能建設正逐漸放緩,IEA表示從 2027年開始,預測期內中國沒有重大的新建煉油項目。預測期內,中國年平均凈增煉油能力約為 13萬桶/天,遠低于過去十年的年平均值 30萬桶/天的水平。另外,隨著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滲透率的提高和汽油需求的下降,車用燃料尤其是汽油的過剩將會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