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McKinsey)發布了《2022年全球私募市場年度評估報告》。本報告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對數據的分析;第二部分則是定性分析。
第一部分涵蓋對私募股權、私人債務、房地產、自然資源和基礎設施等幾個私募市場資產類別的融資、業績、資產管理和交易的行業發展和趨勢的深入分析。第二部分(第6章和第7章)探討了私募市場公司自身的變化,并重點關注它們應對ESG風險和構建數字能力的方式。
關鍵信息總結如下:
1.私人市場在2021年反彈。
在經歷了一年的疫情引發的動蕩、融資和交易活動受到抑制之后,私人市場全面反彈。融資規模同比增長近20%,達到創紀錄的近1.2萬億美元;對于交易撮合者來說,今年是有史以來最繁忙的一,他們在各種資產類別中部署了超過3.5萬億美元的資金。截至7月,管理資產規模(AUM)增長至9.8萬億美元的歷史高點,高于去年同期的7.4萬億美元。美元繼續為于風險回報更高的私募股權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提供資金,并轉向風險更高的房地產投資。
2.2022年初出現的一系列新的風險有可能破壞經濟增長和表現。
俄烏沖突、通脹和利率上升,以及供應鏈和勞動力方面的挑戰加劇了市場的波動。
3.私人股本繼續推動全球私募市場增長。
各區域的籌資活動有所反彈,全球籌資總額略低于2019年疫情前的峰值。資產管理規模達到6.3萬億美元的新高水平,這主要是由投資組合內的資產升值推動的。2021年私募股權(PE)的綜合內部收益率為27%,再次成為表現最好的私募市場資產類別。相對于大多數公開市場同等指標(PME),PE也繼續跑贏大盤。
4.有限合伙人增加了對早期私人投資的敞口。
風險投資(VC)在過去十年的強勁表現的基礎上繼續吸引著資本,但已被成長股超越。隨著風投獲得的資金越來越多,公司保持私有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成長型公司的可投資范圍大幅擴大。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已經開始填補這一空白,成長型股權投資工具的供應也發生了變化:在過去十年中,十大大型收購基金管理公司中有六家推出了成長型股權投資工具。如今,風投和成長型股權共占私募股權融資的47%,略低于收購股的份額。
5.私募股權(PE)融資的“贏家”通過擴大旗艦品牌和更頻繁地融資來做到這一點。
雖然產品擴散發揮了部分作用,但過去五年中獲得新融資最多份額的20家公司主要是通過更大型、更頻繁的旗艦車型融資來實現這一點的。
6.交易活動激增,但平均交易倍數卻沒有。
全球收購和成長型股權交易量同比增長近50%,超過1.4萬宗,總交易額模達2萬億美元以上。與此同時,收購倍數略有下降,這可能是由于疫情影響使得行業活動發生了結構調整。
7.房地產領域中的“風險”。
在房地產領域,相對于大流行前的偏好,投資者轉向風險回報更高的策略,這似乎反映出投資者在壓力或困境環境中尋求購買機會。盡管多個關鍵房地產行業的估值在2020年下跌,但普遍的困境并沒有像許多人想象的那樣成為現實。機會主義和增值策略的籌資規模大幅增長(分別增長57%和12%),而開放式核心和核心+基金則出現凈流出。鑒于其對沖通脹的特性,投資者對通脹上升的擔憂可能會對該資產類別有利。
8.租金和房價和多戶住宅的交易量增長。
工業地產(如配送中心)和多戶住宅的交易量也在增長,這得益于人們購物方式和居住地點的變化。疫情期間電子商務的加速普及激發了人們對新產業發展的興趣。在美國,租金和房價不斷上漲,幾乎沒有放緩的跡象。
9.私人債務是一種每年都在增長的資產類別。
私人債務的融資規模繼續增長,這是自2011年以來,包括疫情期間,唯一一個每年融資規模都在增長的私人資產類別。這種周期性的彈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多樣化的私人債務策略所驅動的。長期來看,直接貸款戰略的大幅擴張推動了經濟增長,在過去十年中,直接貸款戰略占籌資增長的73%。
10.基礎設施已不僅僅是指道路和橋梁。
2021年,基礎設施和自然資源的融資、AUM和交易量均創下歷史新高;事實上,全球資產管理規模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在過去十年中,基礎設施的使命發生了變化。資本越來越多地流向支持能源轉型和數字化的細分行業,如替代能源、專注于提高環境可持續性的清潔技術解決方案和基礎設施技術(infratech)。投資者還將目光投向實物資產以外的運營公司和技術,以創造價值。
11.可持續轉型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風險。
2021年,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繼續將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承諾正式化:超過一半的籌資總額(有史以來的最高比例)流向了有正式政策的公司。投資者尤其關注環境的可持續性,這對于支持積極影響同時推動回報的私人市場投資者而言是一種潛在的雙贏。企業可以通過將不可持續的商業模式轉變為綠色模式和投資于推廣脫碳技術的公司來創造價值。在承保中考慮氣候風險現在成為了當務之急;而那些不這樣做的人則面臨著錯誤定價的風險。



















參考報告 《麥肯錫(McKinsey):2022年全球私募市場年度評估報告(英文版)(70頁)》
更多英文報告,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
本文由@Yoomi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