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定制平臺發展歷程
中國服裝定制平臺經歷了萌芽期、探索期,目前正處于發展期。
萌芽期(2001-2008年):玫瑰坊、隆慶祥等定制服裝品牌陸續在市場中出現;以雅戈爾為代表的中國知名成衣品牌逐步將業務向服裝定制市場拓展;東華大學、北京服裝學院等專業院校先后開設了高級服裝定制課程,中國社會中高級服裝定制培訓機構同時逐漸興起。
探索期(2009-2014年):2009年,北京酷紳服裝有限公司作為從事團體和個人定制的現代化服裝企業率先研發出在線定制系統軟件,集研究、設計、服務、生產和銷售為一體。
B2B電子商務與物流的商業模的出現式實現了中國傳統服裝定制模式向互聯網服裝定制平臺模式轉型。
發展期(2015年至今):2015年,來定、衣邦人等產品先后上線逐漸突破了統-服裝或西裝的局限,逐步開拓出多品類的服裝定制選擇;通過全方位數字系統,實現三維立體呈像,在提供給消費者直觀感受的同時使服裝定制更加精確。

服裝定制平臺行業產業鏈
服裝定制平臺行業產業鏈上游為面料服務商和乘以供應商,中游為平臺服務商,下游為消費者。
行業產業鏈上游的面料供應商要為中游平臺服務商提供服裝所需面輔料,核心為面料的材質、顏色、織法,議價能力強;成衣供應商則要為中游平臺服務商進行前期面料加工、打版,分為包流、片流兩種流水線作業,單條流水線車工團隊約20人組成。
行業產業鏈中游會為下游消費者提供西裝、襯衫、Polo衫等服裝的一對一個性化定制服務;一般普通襯衫單價約在300-400元/件,免燙服裝單價約在600-700元/件,單件西裝約在2000元/件,西服套裝約3000元/套。
行業產業鏈下游消費者一般是特殊身材人群、商務人士或明星名人,其中以商務人士為主,占據80%;消費者年齡一般在25-55歲之間,跨度較大;從性別來看,男性客戶占70%,為絕大多數;客戶的月均收入超過5000元。

服裝定制平臺市場現狀
行業發展現狀:中國服裝定制平臺的應用率和普及率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但社會對行業發展越來越重視;與此同時,定制服裝平臺行業也在不斷擴展品類,意圖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樣化的選擇。且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服裝定制平臺與互聯網結合不斷加深,其反應慢、耗時長和價格高等因素導致的問題將逐步解決。
行業盈利模式:以O2O為主的行業商業模式正在不斷發展,在這種模式下。商家選擇不斷優化服務,建立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再將服務轉化為利潤,目前服裝定制平臺有30%的利潤來源于忠誠客戶。
成本結構分析:中國服裝定制平臺行業開始逐漸向創新與自主設計轉型,對人工要求較高,因此成本來源也主要是人工成本。服裝定制平臺的人工成本主要由量體師與設計師、市場營銷、客服、銷售、技術維護、行政和財務成本構成;其中量體師與設計師的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53.5%,市場營銷占16.6%。

行業市場規模:數據統計,2018年中國服裝定制平臺行業市場規模為1,459.1億元,預計到2023年,中國服裝定制平臺行業市場規模將達2,559.5億元,2019-2023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11.9%。

服裝定制平臺市場驅動因素與限制因素
驅動因素:
中國服裝消費正在逐漸提升: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國居民的購買力不斷提升,為服裝定制平臺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生活水平提高使得消費者對穿著的要求也提高了,因此能夠推動服裝消費增長,也能夠使得服裝定制走入越來越多人的視野。
服裝行業展會發展迅速:隨著中國服裝定制高峰論壇的發展,服裝定制平臺行業內的交流也會不斷增多,有利于其良性發展。
限制因素:
行業定位不夠清晰:服裝定制行業平臺的發展良好一方面是由于特殊體型消費者,另一方面是由于高端人士的需求,此外還有婚慶市場;目前中國服裝定制平臺行業沒有針對消費者形成特殊的體系,也未劃分細分業務,制約了行業整體發展。
庫存風險:定制服裝與成衣的交付方式有差別,需要在平臺設計制作完成后才能給消費者;而服裝定制平臺是以互聯網收錄消費者數據,容易導致數據不準,而定制好的衣服消費者覺得不合適遭到退回后,有難以再銷售的風險。
服裝定制平臺發展趨勢
品牌認知加強:國內服裝定制平臺行業起步較晚,消費者對相關品牌的認識還不夠深;加深品牌的建立和認知度的提升,能夠加強客戶的忠誠度,并為平臺口碑梳理提供基礎。而想要提升品牌形象,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服裝水平的高質量,在消費者中形成良好口碑。
量體技術升級:在互聯網平臺影響的服裝定制下,人體數據提取是關鍵,隨著服裝定制平臺快速發展,更準確的量體技術將會應運而生。如目前服裝定制平臺MatchU碼尚就將AI在線量體技術當成切入點,成功研發出了新系統,量體數據的精確度十分可觀。
本文由@AG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服裝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參考資料
《頭豹研究院:2019年中國服裝定制平臺行業概覽(32頁).pdf》
推薦閱讀
《艾瑞咨詢:紡織服裝行業艾瑞觀潮:服裝行業七大風向(26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