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分析 > 2022智能制造行業分析,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

2022智能制造行業分析,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

1.智能制造產業鏈

智能制造產業鏈上游是原材料與核心零部件供應,包括:3D打印、激光設備等;產業鏈終有時是自動化加工設備,包括通用設備,如:機床等;專用設備,如:木工機械等;儀器儀表,如:面板設備等;下游是自動化集成,如:汽車、家電、3C消費電子、食品飲料及化工等。

智能制造

2.智能制造發展歷程

智能制造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截止至今,大致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1)單機數控時代(20世紀50~60年代)

1952年,當時世界第一臺數控基礎在美國誕生,標志是制造業進入單機數控時代。

(2)“自動島”時代(20世紀70年代)

進入上世紀70年代,工業應用的CAD系統開始形成,通用電氣建成了自動化車間和自動化工廠,制造業進入“自動島”時代。

(3)智能系統時代(20世紀80~90年代)

在80~90年代,伴隨著大系統理論和物聯網的興起,豐田公司在1989年建立了“新ALC”系統,實現各工廠、各生產線、各工序和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實時交換,通過人工智能輔助決策優化生產管理效率; 1990年,IBM公司提出“應用信息技術提高組織的生產率和響應能力”,智能制造進入智能系統時代。

(4)智能網絡時代(21世紀)

21世紀以來,感知技術、物聯網、分布式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相繼加入生產過程,提高生產流程的柔性和效率,2008年西門子將“數字化工廠”定義為企業核心戰略,行業進入智能網絡時代。

智能制造

3.智能制造市場規模

近年來,隨著智能制造對各行業滲透逐漸加深,應用場景也不斷拓寬,市場規模實現了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16-2020年,我國智能制造市場規模從1.3萬億元增長至2.7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1.1%;預計在政策持續加碼,技術基礎逐漸成熟等因素的驅動下,我國智能制造市場將有望實現持續增長,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3億元,2020-2025年CAAGR為13.9%。

智能制造

4.智能制造發展前景

(1)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程度提升空間大

據工信部兩化融合服務平臺統計,2019年度智能制造就緒率僅7.9%。2020年四季度工業企業智能制造就緒率僅9.7%。智能制造推進體系初步形成,但智能制造就業率仍不足10%,說明大多數制造業企業仍處于基礎自動化階段,工業企業整體關鍵工序數控化、管控集成化、供產銷集成化能力依舊有待提高,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程度存在提升空間。

(2)人才驅動智能制造發展

發展智能制造需要高技能的人才。據《智能制造領域人才需求預測報告》預測,到2025年,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缺口數量將接近100萬人。

為應對人才缺口,我國圍繞設計人才、應用人才和服務人才三個方面發力培養智能制造相關的人才,同時吸引外部人才為我所用。這些人才將驅動我國智能制造行業發展。

5.智能制造發展趨勢

(1)智能制造關鍵核心技術被攻克

目前一些關鍵核心技術跟國外有較大差距,如:設計仿真、混合建模等基礎技術、超精密加工等先進工藝技術、人機協作、精益管控、供應鏈協同等共性技術等,“十四五”期間,國家將致力于攻克上述關鍵技術的發展,推動智能制造行業升級。

(2)工業軟件產品得到突破提升

《“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要求到2025年,突破一批研發設計軟件,開發一批行業專用軟件,控制執行、生產制造和經營管理等軟件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研發一批達到國際同類水平的新型軟件。

(3)智能制造將實現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立足國內大循環,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形成全球資源要素強大引力場,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加快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現階段,國家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大幅度放寬市場準人,引進外資、技術、人才,加大外商對智能制造領域的投資,同時,鼓勵智能制造企業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

以上梳理了智能制造行業現狀及前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分析欄目。

推薦閱讀:

PLEX:2022年智能制造行業現狀報告(英文版)(32頁).pdf

賽迪智庫:智能制造行業政策白皮書(35頁).pdf

霍尼韋爾:2021智能制造白皮書-卓越運營賦能制造企業(29頁).pdf

本文由作者2200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禁止轉載。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本文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報告

【研報】保險科技行業專題研究(二):群雄逐鹿的背后商業模式探究-20201116(39頁).pdf
【研報】保險科技行業專題研究(二):群雄逐鹿的背后商業模式探究-20201116(39頁).pdf

近年來,投資熱點從“互聯網保險”向“保險科技”升級。保險科技經營主體包括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平臺類公司、技術服務商和傳統保險公司四大類,商業模式包括B2A、B2B/2G、B2B2C三大類。B2A:從賦能和變現到AI替代。代理人高脫落、低產能、素質低、收入低、金字塔結構等隊伍頑疾導致壽險業務由量增到質提的動能

中國智慧交通驅動制約因素以及市場趨勢交通行業分析研究報告(40頁).pdf
中國智慧交通驅動制約因素以及市場趨勢交通行業分析研究報告(40頁).pdf

目錄 1方法論 . 51.1研究方法 . 51.2名詞解釋 . 62中國智慧交通行業綜述 . 92.1中國智慧交通行業定義 . 92.2全球智慧交通行業發展現狀 . 112.3中國智慧交通行業產業鏈 . 132.4中國智慧交通行業關鍵技術 . 162.5中國智慧交通行業市場規模 . 183中國智慧交通應用

中央銀行機構綠色金融系統網絡(NGFS):擴大綠色金融的儀表盤(英文版)(26頁).pdf
中央銀行機構綠色金融系統網絡(NGFS):擴大綠色金融的儀表盤(英文版)(26頁).pdf

關于擴大綠色金融的儀表盤是基于一套理想的指標,使人們能夠跟蹤和了解國家金融系統的綠色化。這是第一次嘗試編目理想的系列,使演變,變化和趨勢的現象(而不是其絕對水平)進行分析。此外,雖然儀表板是在聚合級別上顯示的,但它是用于轄區級別的。為此,儀表板左側包含聚合區域的圖表,右側包含基本元數據,用于描述國家覆蓋范圍

《金融科技推動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案例與展望(2021)》(35頁).pdf
《金融科技推動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案例與展望(2021)》(35頁).pdf

(2)碳交易碳達峰、碳中和標提出以來,全國碳市場建設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全國碳市場將于2021年6底正式啟動上線。批納全國碳市場的發電業,涉及2225家重點排放單位。隨著全國碳市場建設的不斷加速,重點排放業納范圍有望迅速擴。預計在“四五”期間,泥、電解鋁、鋼鐵、化、造紙、航空等耗能業都有望納全國碳市場,這些業

綠色金融系列(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發展:構建系統化的總量指標體系(17頁).pdf
綠色金融系列(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發展:構建系統化的總量指標體系(17頁).pdf

從現有的規章制度來看,歐盟的政策體系搭建有以下亮點:一是綠色的分類標準界定詳細且有參考案例,可操作性強。歐盟可持續金融分類方案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分類清單,包含了關于 67項經濟活動的篩選標準,行業分類與歐盟成員國和國際統計框架相兼容,涵蓋近乎所有經濟領域和經濟活動。在分類方案標準的基礎上,歐盟制定了綠色債券的

碳中和系列研究七:綠色金融是否會帶來投資機會?(14頁).pdf
碳中和系列研究七:綠色金融是否會帶來投資機會?(14頁).pdf

綠色金融體系其他產品也均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除綠色衍生品外,我國綠色金融體系也有其他相關領域值得關注。2016 年 8 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為我國綠色金融體系發展搭建了制度框架。其中明確,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

清華五道口&amp國家金融研究院:2021年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的歷程、經驗及展望(英文版)(72頁).pdf
清華五道口&amp國家金融研究院:2021年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的歷程、經驗及展望(英文版)(72頁).pdf

最近,中國通過引入綠色金融標準、披露要求和一系列措施,推動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在綠色金融體系的發展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本報告旨在概述中國綠色金融的起源、發展、現狀和前景,重點介紹市場和相關市場參與者。通過政策協調、激勵和標準制定,中國在發展綠色金融方面的經驗可以成為其他尋求發展國內綠色金融市場的新興經濟體的參

客服
商務合作
小程序
服務號
折疊
午夜网日韩中文字幕,日韩Av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