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技術及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化、智慧化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國家方面陸續出臺相關政策,推動各地區智慧社區建設,本文將匯總2020年以來,國家推動智慧社區建設相關政策,以供參考。
2020年3月,民政部、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新冠肺炎疫情社區防控工作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指引》,按照疫情防控總體部署和社區防控工作要求,堅持適用性、便捷性、安全性和前瞻性相統一,發揮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優勢,依托各類現有信息平臺特別是社區信息平臺,開發適用于社區防控工作全流程和各環節的功能應用,有效支撐社區疫情監測、信息報送、宣傳教育、環境整治、困難幫扶等防控任務,統籌發揮城鄉社區組織、社區工作者的動員優勢和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的技術優勢,有效支撐省、市、縣、鄉四級數據聯通,構筑起人防、物防、技防、智防相結合的社區防線,形成立體式社區防控數據鏈路和閉環,提升城鄉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成效。
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實施新型智慧城市行動,完善城市數字化管理平臺和感知系統,打通社區末端、織密數據網絡,整合衛生健康、公共安全、應急管理、交通運輸等領域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支撐城市健康高效運行和突發事件快速智能響應。
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關于加快落實新型城鎮化建設補短板強弱項工作有序推進縣城智慧化改造》,以抗擊疫情為契機,針對縣城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產業發展、數字生態等方面存在短板和薄弱環節,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數字技術,在具備定基礎的地區推進縣城智慧化改造建設,著力補短板、強弱項、重實效。發揮項目的引領示范作用,提升縣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基礎設施水平,有效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水平、社會治理效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有力支撐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020年7月,住建部《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區第1部分:智慧社區建設規范(征求意見稿)》,標準明確定義智慧社區是利用物聯網、云計劃、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社區場景下的人、事、地、情、組織等多種數據資源,提供面向政府、物業、居民和企業的社區管理與服務類應用,提升社區管理與服務的科學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模式。
2020年7月,住建部、國家發改委。民政部、公安部等6部門《綠色社區創建行動方案》,該方案提出,要提高社區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進社區市政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安防系統智能化建設。搭建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集成不同部廣]各類業務信息系統。
2020年8月,住建部、工信部等13部門《關于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的意見》,以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區為目標,以完善居住社區配套設施為著力點,大力開展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提升居住社區建設質量、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年10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等12部門《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實施促進實物消費政策,暢通供需更高水平良性循環。包括加大對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支持,加快落實支持城鎮老舊小區居民提取住房公積金,用于加裝電梯等自住住房改造個人支付部分的政策,鼓勵各地對城鎮老舊小區有條件的樓棟加裝電梯;更好利用地下空間建設公共停車場,探索停車場綜合運營管理機制改革,支持停車場多業態經營;在秋冬季推出全國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加速制定擴充版清單,引導城市家庭進行家庭急救箱等醫療物資儲備等。
2020年11月,住建部、體育總局《關于全面推進城市社區足球場地設施建設的意見》,結合試點城市經驗,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整居住社區建設為契機,提出了組織領導規劃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的意見舉措,能夠更加科學地指導各地社區足球場地設施建設工作。
2020年11月,住建部、民政部等多部門《關于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意見》,充分發揮物業服務企業常駐社區、貼近居民、響應快速等優勢,推動和支持物業服務企業積極探索“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模式,切實增加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有效供給,著力破解高齡、空巢、獨居、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長期照護難題。
2020年12月,住建部等多部門《關于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的意見》,意見提出,廣泛運用5G、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對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鏈接各類電子商務平臺。推動智能安防系統建設,建立完善智慧安防小區,為居民營造安全的居住環境。實現車輛管理智能化,完善新能源車輛充電設施,方便綠色出行。
2020年12月,住建部等多部門《關于加強和改進住宅物業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居住社區(住宅小區)是居民生活的主要空間,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住宅物業管理事關群眾生活品質,事關城市安全運行和社會穩定。
2021年3月,全國人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計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該綱要提出,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適應數字技術全面融入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趨勢,以數字化助推城鄉發展和治理模式創新,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推進市政公用設施、建筑等物聯網應用和智能化改造,推進智慧社區建設。
2021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鼓勵辦公樓宇、住宅小區、商業街區、旅游景區布局建設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廳、智慧驛站、智慧書店。加快文旅產業數字化轉型,積極發展數字藝術、沉浸式體驗等新業態。提出要“推進智慧社區建設,實現社區智能化管理”。
2021年4月,住建部、中央網信辦等多部門《關于加快發展數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質的指導意見》,提出強化智能產品在社區配套設施中的設置,對新建社區配套設施建設,明確要求設置入侵報警、視頻監控等基本智能產品要求。
2021年7月,住建部辦公廳等多部門《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指南》,提出到2025年,通過打造“百城千圈”,建設-批布局合理、業態齊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規范有序、服務優質、商居和諧的城市便民生活圈。推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在便民生活圈應用場景更加廣泛,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數字化轉型進度加快。
2021年9月,國家發改委與住建部《關于加強城切鎮老舊小區改造配套設施建設的通知》,要高度重視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配套設施建設與排查處理安全隱患相結合工作,強化項目全過程管理,強化事中事后監管,節約集約規范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配套設施建設。
2022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年末,社區線上線下服務機制更加融合,精準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持續提升。從完善服務格局、增強服務供給、提升服務效能、加快數字化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明確了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等7個方面的主要指標,確定了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服務質量提升行動等4項行動計劃,以及服務設施補短板工程1個重大工程。






以上梳理了2020-2022年國家方面關于智慧社區建設相關政策,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政策解讀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什么是智慧教室?功能、優勢、特點及意義介紹
零碳智慧園區是什么?概念、內涵及分類介紹
什么是智慧地球?是誰提出的?
什么是智慧港口?優點有哪些?應用場景及行業龍頭一覽
智慧路燈廠家排名如何?2022國內智慧路燈廠家top10
什么是智慧課堂?概念、內涵及特點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