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共享農莊
共享農莊是以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充分涵蓋農民利益的經濟組織形式為主要載體,以各類資本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為建設運營主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鄉村共享經濟、創意農業、農事體驗、特色文化產業等于一體,以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為支撐,以農業和民宿共享為主要特征的“三農”新業態。

2.共享農莊的類型
(1)產品訂制型共享農莊:消費者可通過訂制等形式在農莊內認養農產品。農產品一經認養后,農莊的工作人員便會為其佩戴上標志并建立檔案。農莊的工作人員將嚴格按照約定,對被認養的農產品進行監督與管理。待農產品成熟之后,農莊可提供農產品包裝、送貨上門等服務。除這些服務外,農莊還可進行代銷,并將銷售收入返還給消費者。
(2)休閑養生型共享農莊:農戶可通過合作、出租等形式,盤活空閑農房和自家宅基地,將其建設成富有民族特色的客棧,吸引消費者來此度假。不僅如此,農戶還可租賃農田,讓消費者體驗參與農事活動的樂趣。
(3)投資回報型共享農莊:投資主體籌集資金用于共享農莊的建設發展,農莊作為受益方,反過來為其提供農資供應、技術指導等,投資主體只需按照約定就能獲得投資回報。
(4)扶貧濟困型共享農莊:引導消費者、投資主體等與貧困村或貧困戶直接對接,消費者認養貧困戶的農作物或承租貧困戶的農地、房屋等。貧困戶可通過出租土地、房產或以土地、房產入股,獲得財產性收入;還可通過打理農莊獲得務工收入,實現貧困戶持續穩定增加收入。
(5)文化創意型共享農莊:藝術家、創客們可利用品牌設計、故事挖掘、藝術再造等文化創意的手段,將農莊打造成一個人文氣息濃郁、生態生活美好的聚集地。
3.共享農莊和普通農莊的區別
(1)相比于傳統的旅游農莊與農家樂,共享農莊具有產權不變,歸屬農民個人或村集體的特征,因此土地的性質未發生改變,省略了拿地、招標、拍賣等環節。
(2)共享農莊建設與運營的資金來源主要在于 “眾籌”,農民及村集體擁有農莊股權,是共享農莊建設與經營權擁有者。
(3)共享農莊的土地使用權可隨著消費者交易進行轉移,可直接有償提供給農業消費者使用,也可以是消費者虛擬占有土地使用權,而最終獲得土地產出或享受居住權的形式。
(4)共享農莊主要以網絡為媒介連接運營主體與消費者,利用第三方網絡預訂與銷售平臺,省略了中間人作為中介,節省了宣傳與推銷的成本,提高了運營效率。
(5)共享農莊具備傳統農莊生活、旅游、體驗等功能外,產旅融合也是其一大特點??赏ㄟ^對農莊中生產的各類農產品進行銷售,同時附加認種、認養等定制服務,加之農莊廣告植入、農作體驗等產生延伸價值,增加農莊收益。
(6)共享農莊的運營中,農民是有收益的。農民不僅有宅基地的土地租金、村集體留用地合作項目的運營分紅,甚至還可以通過給農莊消費者定制服務,來獲得穩定收益。
以上就是有關于共享農莊的定義、類型及其和普通農莊的區別的全部介紹,如果還想了解更多共享農莊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休閑旅游農業?如何發展休閑旅游農業?
全域旅游是指什么?發展目標有哪些?
什么是康養旅游?有什么特征?分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