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空間站
空間站又被叫做是太空站和航天站,它是一種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供多名航天員巡訪、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載人航天器。
空間站可以分成單模塊空間站和多模塊空間站,單模塊空間站可由航天運載器一次發射入軌,多模塊空間站則由航天運載器分批將各模塊送入軌道,在太空中將各模塊組裝而成,在空間站當中,要有人能夠生活的一切設施。
空間站不具備返回地球的能力。
北京時間2021年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是干什么的
國際空間站是目前在軌運行最大的空間平臺,是一個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可以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為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科學實驗研究提供了大量實驗載荷和資源,支持人在地球軌道長期駐留。
國際空間站項目一共16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時最長且涉及國家最多的空間國際合作項目。
自從1998年正式建站以來,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在2010年完成建造任務轉入全面使用階段,目前,國際空間站主要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歐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空間局共同運營。
世界上有幾個空間站
1、禮炮號系列空間站
禮炮系列空間站由前蘇聯建造,其中禮炮1號是人類的第一個空間站,這個系列的空間站在1971年到1985年間服役,期間一共發射了禮炮1號至禮炮7號共7個空間站,它們的任務是完成天體物理學、航天醫學、航天生物學等方面廣泛的科研計劃,考察地球自然資源和進行長期失重條件下的技術實驗。
2、天空實驗室號空間站
天空實驗室號是美國的空間站,1973年由兩級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發射入軌,同年,先后發射了3艘阿波羅號飛船(即阿波羅號飛船)的指揮-服務艙與其交會對接,每次送去3名航天員。
3、和平號空間站
和平號是前蘇聯設計建造的空間站,是禮炮計劃的后繼項目,和平號空間站在1986年發射升空,并在接下來的十年間陸續對接了5個模塊,一直被運用到2000年,蘇聯和美國在這里進行過航天項目的合作,很多不同國家的航天員也曾經到訪過和平號進行工作,它被廢棄之后,在2001年受控在再入大氣層當中燒毀。
4、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F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加拿大太空局(CSA)和歐洲空間局(ESA)等共同建造的空間站項目,國際空間站在1998年開始建造,各功能模塊在其后被陸續送入軌道裝配,2011年2月國際空間站組裝工作全部結束,國際空間站是人類擁有過的規模最大的空間站。
5、天宮1號目標飛行器
天宮1號是中國獨立設計建造并發射運用的目標飛行器,它在2011年發射升空,天宮1號與隨后發射的神舟8號至10號飛船進行對接,使中國成為掌握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神舟8號已于2011年11月1日發射,并在11月3日和15日兩次成功與天宮一號對接,2012年6月18日中午,神舟9號攜3名航天員和天宮1號對接成功,航天員成功進入到天宮1號內部,2013年6月13日13時18分,神舟10號攜3名航天員再次和天宮1號對接成功,航天員進入到天宮1號內部,共開展為期15天的在軌生活和科研活動,2013年6月20日10時起,中國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1號上進行了一次50分鐘的太空授課。
7、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
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是中國第一個空間實驗室,其規模比空間站要小,但可做一些為建造空間站服務的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如推進劑在軌加注技術,2016年9月15日天宮2號發射成功,經過變軌進入了等待與神舟11號載人飛船交會對接的軌道,10月19日實現了神舟11號與天宮2號的交會對接任務,航天員進入天宮2號內工作和生活,完成了30天的太空駐留任務。
8、中國空間站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6月17日15時54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后進入天和核心艙,標志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后續,航天員乘組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中國空間站包括核心艙、實驗艙夢天、實驗艙問天、載人飛船(即已經命名的“神舟”號飛船)和貨運飛船(天舟一號飛船)五個模塊組成。各飛行器既是獨立的飛行器,具備獨立的飛行能力,又可以與核心艙組合成多種形態的空間組合體,在核心艙統一調度下協同工作,完成空間站承擔的各項任務。
文本由@鄧鄧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精選】2021年航天軍工行業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報告(23頁).pdf
空間站有什么用?為什么要建空間站?對科技醫療具有重大意義
神舟十二號飛船核心受益股是誰?概念股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