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城市人口不斷增多,促進了共享電單車產業的發展壯大;除開超一線城市和一些特殊的地區外,共享電單車的市場都還有待開發;那么到底為什么要一直發展共享電單車呢?目前共享電單車的發展又存在著哪些問題呢?下面的文章將這兩個問題進行回答。
為什么要發展共享電單車
(1)在公共交通相對薄弱的縣城,共享電單車的投放能夠顯著助力縣城復工復產。相比于公交,共享電單車可以增加出行的社交距離,減少人群聚集;相比于小汽車,共享電單車的出行效率相近,但社會成本更低、普適性更高、碳排放也更低;相比于自行車和步行,共享電單車更舒適、更適合多種距離出行,同時具備一定的裝載能力,能夠解決公眾復工復產期間物資采購的需求。

(2)電單車可實現定點定向停放,協助城市治理者解決亂停放問題,維持市容市貌。以美團電單車為例,當使用者將車停放到城市管理要求的區域,App
會提醒用戶將車停放到合理區域并擺放整齊,同時車輛可以通過大數據、電子羅盤、定位等技術來實現精準定位,同時可以判斷車輛是否有序停放。如果發現車輛倒伏現象,可以通知調度員,及時調整電單車的“身姿”,通過技術手段,讓車輛在服務于用戶的同時,也可以“聽從”城市管理的要求。
(3)共享電單車出行大數據賦能城市規劃。共享電單車的北斗實時定位技術可實現騎行大數據記錄,分析縣城慢行交通系統問題,指導慢行交通系統改善,優化現有公交站點的建設密度,補充偏遠路線公交線路的需求,減少遠郊區縣公交線路鋪設成本,提高有限公共交通資源使用效率。
(4)共享電單車具備車路協同條件。共享電單車的電池容量在5G時代有潛力實現人、車、路的協同配合。隨著5G技術的普遍應用,未來,共享電單車企業可將采集到的道路交通基礎數據信息與交管部門實時共享,為交通管理和決策提供支持,幫助政府實現對車輛的監督管理,并與其它出行信息、路側基礎設施等數據打通,加快推動智慧交通建設,提高交通出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共建城市多層次出行服務體系。

共享電單車存在哪些問題
(1)非理性投車問題: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出臺后,仍然有許多不符合要求的電單車未被召回,而新的電單車仍在不斷進駐市場。城市內已有飽和的共享單車,大批次的共享電單車涌入破壞了原本的市場平衡。
(2)停車存放問題:共享單車的進入讓各個城市近幾年都已增加了許多非機動車的停放點,大量的公共空間已被規劃占用。
(3)騎行環境問題:盡管騎行占比居高不下,但電單車的安全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妥善的保障,相反由于快速的增長制約了其發展。由于現有城市道路大多尚未規劃非機動車道的快車道和慢車道,早晚高峰期大量共享電單車占據了非機動車道,而共享電單車和自行車之間的沖突要遠大于共享單車所帶來的道路安全問題。
(4)線下維護問題:電單車的便捷性得益于其電池的引入,盡管政府規范了電單車的電池標準,但電單車失火事故時有發生。電單車線下維護人員不單是完成出行高峰時期車輛的調度,還要定期檢查電單車的電池安全性能,及早發現隱患并處理。電池的安全性如若不能得到保障,無論從公共安全的角度還是用戶的體驗及吸引性,都會對共享電單車的發展造成極大的消極影響。

共享電單車管理問題的對策
(1)企業自身:共享電單車企業想要實現發展突圍。首先是嚴格保證共享電單車的安全性,不僅要保證用戶的安全也要保證公共財產的安全,電單車企業對行駛和停車兩個方面都要高要求高保障。其次,共享電單車企業在發展中還要能夠提高科技創新的能力,將
5G 技術、北斗衛星等應用在軟件的開發維護中。
(2)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在空間上,針對地方城市應考慮拓寬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設立非機動車專用道和機非隔離欄。在時間上,共享電單車的管理辦法可以采納潮汐車道的理念,針對不同的時間段制定側重點不同的政策。
以上就是有關于發展共享電單車的應用、問題和對策的相關內容,如果還想了解更多共享電單車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AG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參考資料
《中山大學: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縣城出行:縣城共享電單車出行報告(2022)(27頁).pdf》
推薦閱讀
2022共享電單車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共享物流是什么意思?主要形式有哪些?
什么是共享經濟?2020年中國共享經濟發展總結
什么是共享工廠?有哪些特點?出現的背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