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內保外貸
我國法律第一次對內保外貸進行定義是在《跨境擔保外匯管理規定》第3條明確規定:“內保外貸是指擔保人注冊地在境內、債務人和債權人注冊地均在境外的跨境擔保?!?/p>
“內保外貸”從名詞上就可以拆分為“內?!焙汀巴赓J”兩個層面的含義?!皟缺!本褪蔷硟葯C構對境外的擔保。在實踐中,“內?!钡膿H酥饕倾y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其對外擔保主要有融資類的擔保(包括租賃擔保)、補償貿易擔保、境外工程履約保函等。
“外貸”是指都在境外的債務人向債權人借款,所以該行為一般是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借貸行為,在實踐中,“外貸”的債務人主要是我國企業在境外注冊的關聯公司,債權人主要是境外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

2 銀行內保外貸業務的流程步驟
(1)境內企業向境內銀行申請開立保函或信用證;
(2)境內銀行按申請人指示開立保函給境外受益人;
(3)境外受益人受到保函后,發放貸款給境外借款人;
(4)境外借款人到期按時歸還貸款(未發生履約索賠);
(5)貸款逾期,受益人向境內銀行追償貸款;
(6)境內銀行墊款;
(7)境內銀行向申請人索賠

3 內保外貸業務的優勢
從企業的角度來講,內保外貸可通過在“國內企業-國內銀行-國外銀行-國外企業”之間建立信用鏈條,為其境外公司獲得海外低成本融資,在節約財務成本的同時可達到幫助國內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目的。
從銀行的角度來講,內保外貸因貸款主體在境外,對境內銀行來講是一筆表外或有負債,不僅可規避境內貸款規模占用,還能帶來保證金存款和保函手續費收入。
4 內保外貸業務持續發展的原因
(1)中國企業開展跨境并購業務。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實施全球化戰略,放眼全球市場,境外并購的需求持續增加。
(2)外管政策的逐步放寬。外管局在商業銀行內保外貸業務的監管政策上不斷松綁,取消事前審批、指標核定,取消擔保履約核準,取消很多條件限制,又適當放開資金回流,促進了內保外貸業務的蓬勃發展。
(3)企業境外融資成本較低。尤其前幾年利率差非常明顯,發達國家的貸款利率普遍低于發展中國家。
(4)實現資產或資金的間接出境。內保外貸是境內企業提供反擔保、境內銀行做擔保,如果境外債務人到期無法償還債務,那么境內銀行就要履行擔保義務,將發生國際償付行為。
(5)中資銀行發展壯大,海外機構崛起。內保外貸業務所涉及的境外銀行,少數是合作銀行,多數是境內銀行的境外分支機構,這樣不僅可以省去很多繁瑣的程序,而且便于風險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