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發布了報告《成比例的威懾:核態勢評估模型》。
美國核政策的目標:
最好的核原則和武力態勢應該是:
1.足夠可信,可以威懾對手,消除盟友和伙伴的疑慮;
2.在威懾失敗的情況下,最不可能挑起升級,但在對手升級發生的情況下可以幸免;
3.在發生核戰爭時,銘記武裝沖突法,不會造成超過必要的破壞,并會導致降級。
盡管如此,最好的核政策是鼓勵政治對手之間穩定的威懾關系,有助于在防止核武器擴散和可能使用方面保持和加強國際合作,同時減少威脅。在所有這一切中,美國及其盟友所面臨的威脅與他們所追求的威懾或擊敗他們的目的和手段之間的成比例性是至關重要的。
美國核政策必然要應對的威脅:
核武器應用于威懾以其他手段無法制止或擊敗的規模和類型的威脅。俄羅斯、中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是當今這類威脅的唯一潛在來源這些國家擁有核武器和不斷增長的非核能力,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包括生物武器,并與美國及其盟國鄰國保持敵對關系。
俄羅斯驅動了美國的大部分核需求,其核武庫威脅到美國核威懾力量的生存能力,并為美國軍隊提供了最大的一系列目標。俄羅斯試圖通過必要的最低水平的暴力削弱對手,并已開發了一系列手段來達到這一目的,包括信息戰和網絡攻擊、政治顛覆和經濟脅迫。俄羅斯正在開發先進的常規打擊武器,以及用于戰區和洲際任務的新型核系統。俄羅斯并不是在真空中獲得這些新能力,也不是在核交換產生的大氣微粒對環境造成損害的情況下獲得的。近幾十年來,所有擁有核武器國家的決策者都忽視了這一危險,盡管最近的模型表明,忽視這一危險是不負責任的。
文本由@木子日青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成比例的威懾:核態勢評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