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發展中心(CGD)于2021年3月發布了《2021年全球趨勢報告:新冠肺炎如何改變國際發展》。
報告回顧了新冠疫情危機的一些特征,并將其疊加在早期觀察到的趨勢和動態上,探討了這場疫情所帶來的發展機構戰略方向的一些變化和趨勢。以雙邊發展機構需要應對的三個基本挑戰作為結束,這些挑戰將確定其在可預見的未來的發展合作和國際伙伴關系。
全球經濟陷入危機,預計復蘇不平衡
新冠疫情對婦女、年輕人、窮人、非正規就業者以及在接觸密集型部門工作的人產生了毀滅性的影響。絕大多數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人均收入在2020年出現萎縮,數百萬人重新陷入貧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2020年全球GDP萎縮3.5%,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衰退。相比之下,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世界經濟產出僅下降了0.1%,盡管這個數字掩蓋了各國之間的巨大差異。下圖將2020年“大封鎖”導致的經濟收縮與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進行了比較。
2009年和2020年比較年度增長變化

全球貿易和流向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急劇下降
新冠疫情導致全球貿易急劇下降,雖然貨物貿易迅速復蘇,但服務貿易卻滯后。由于旅游活動和國際旅游持續低迷,服務業活動仍然疲軟。旅游人數在2020年前10個月下降了72%,仍遠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全球衛生和經濟危機導致流向發展中經濟體的所有私人資金急劇收縮。世界銀行估計,流向中低收入國家的匯款額預計2021年將進一步下降7.5%。對中亞、東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打擊尤為嚴重,2020年下降了9%至16%。
對外國直接投資下降的估計更為陡峭,約為12%。據預測,波動性最大的投資組合也將減少,對發展中國家企業的財務可持續性構成威脅。
2020年流入中低收入國家的私人資本的年度百分比變化

全球減貧和人類發展的倒退進展
疫情使多年來在結束赤貧方面取得的進展付諸東流。到2020年,有可能使1.19億至1.24億人陷入極端貧困,這是自1998年以來赤貧人口的首次增加。預計到2030年,赤貧人口將增加2.5億,而要使赤貧人口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還需要10年的經濟增長。
世界銀行估計,被新冠疫情推向赤貧的人中,60%將在南亞。其次是撒哈拉以南非洲1.90美元線和東亞及太平洋5.50美元線。貧困線越高,新增貧困人口的地區分布變化越明顯。
在基準情景下,預計將有2.25億人在3.20美元貧困線以下陷入貧困,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在南亞。預計將有2.09億人陷入5.5美元的貧困,其中許多新的貧困人口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貧困人口寥寥無幾。
2020年貧困人口的地區分布

文本由@云閑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全球發展中心(CGD):2021年全球趨勢報告:新冠肺炎如何改變國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