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奶的發展現狀
市場規模:
據Good Food Institute,
Euromonitor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植物奶的零售額規模達169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的銷售額占總銷售額一半以上。

2020年美國植物奶的市場規模達18.65億美元,已占到其乳制品市場總規模的20.4%;中國植物奶市場規模達550億元人民幣,2019-2024年年復合增長率預計為2.4%。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2020年乳制品產量規模達2780.4萬噸;綜合乳制品消費情況來看,我國動物奶總量最高可達4500億,以歐美20%的植物奶飲品替代率為目標,我國植物奶行業未來有望達到900億規模。
與港臺地區相比,我國大陸地區植物奶仍有廣闊發展空間。數據顯示2017年香港、臺灣植物奶的人均消費量分別約為11.3kg、5.3kg,大陸只有2.3kg。未來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環境下,大陸植物奶消費水平也將會向港臺靠攏。
驅動因素:
乳糖不耐的受消費群體龐大:乳糖不耐受的情況由遺傳基因決定,白種人乳糖不耐受的占比更小,如北歐乳糖不耐受人群占比約為2%-15%,美國白種人約為6%-22%,而亞洲人乳糖不耐受是普遍現象,人群占比可達95%-100%。但蛋白質是人體所必要的基礎營養物質,攝入情況會影響代謝,乳糖不耐受人群可以通過植物奶攝入蛋白。
健康飲食觀念興起:據Mintel公司的報告顯示,不少消費者選擇植物奶的原因是因為某些動物奶攝入過早或過多會有患病風險,因此隨著消費者健康飲食觀念的變化,植物奶也越來越受歡迎。
消費觀念更環保:溫室氣體主要的排放來源是畜牧業,減少畜牧業碳排放的方法之一就是用植物奶代替動物奶,植物生長過程中的碳排放量遠少于畜牧業的排放量。
2.植物奶競爭格局
國內植物奶行業總體格局較為分散,其中細分領域較為集中、龍頭優勢突出。目前植物奶行業市場份額排名前三的企業分別是養元飲品、椰樹椰汁和維他奶,分別約占25%、8%和7%的行業份額;有44%的行業份額被龍頭企業以外的小企業占據。
競爭格局特點:
行業邊界難以打破,新品研發少,口味升級難。植物奶行業細分領域界限明顯,相關企業對單品依賴性強,雖然植物奶整體的生命周期比普通飲料藥廠,但是急需進行新產品研發和舊產品的升級,市場才能繼續良性發展。

3.植物奶發展趨勢
大豆基底+多口味/多功效產品發展前景良好:
在植物奶市場發展降速時,豆奶市場的增長速度仍然在5%以上;且中國有喝豆漿的傳統習俗,文化因素使得豆奶更容易被大眾接受,與豆漿相比,豆奶又具有保質期更長、口味更多樣等優點。
植物奶行業中的豆奶企業市占率分布較為分散,且加上蒙牛、伊利等大企業入局,市場格局有望被重新塑造;預計此時進行大豆基底+多口味/多功效產品研發能夠搶先占領市場。

燕麥奶前景廣闊:
燕麥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具有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等功效;燕麥中的β-葡聚糖對高血糖等這類人群也有益處;且燕麥口感較好,具有天然香味和甜味,飽腹感強,消費者不會抵觸。
據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底,瑞典燕麥奶品牌OATLY已經覆蓋中國超過9500個餐飲服務點和零售店,2021Q2OATLY在亞洲地區營收增速達240%,大部分收入都來自中國,其產品在一二線白領中頗受歡迎。通過燕麥奶的持續普及,預計未來其能夠滲透至下沉市場,前景廣闊。

更多行業分析,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
數據來源
《植物蛋白飲品行業系列報告(一):乘風健康消費空間廣闊、賽道革新-210916(15頁).pdf》
《星圖數據:植物基行業發展分析報告(35頁).pdf》
推薦閱讀
《植物基飲品行業深度報告:品類再煥新風起浪未至-211107(36頁).pdf》
《晨光生物-植物提取行業龍頭未來成長可期-20200726[32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