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度假是什么?
“微度假”是城市居民以家庭或3-5人形式,圍繞城市選擇1小時左右或2-3小時車程的鄉村旅游景點,采用自駕游的方式進行2-3天或4-5天的旅行。
“微度假”與遠距離旅行不同,省去了繁瑣的準備階段,也不用將時間浪費在路上,既能親近自然又放松自己,成為一種新潮流。選擇“微度假”,就是先選擇了休閑與舒適。
“微”是為游客提供短路程與短時間高度舒適的休閑空間,能夠釋放自己解放天性;“度假”是真正的放下工作,放下煩惱,在短期度假中汲取正能量,放平心態,感受世界的美好。鄉村“微度假”旅行地點發生在鄉村,遠離城市的喧囂,與大自然近距離接觸,空氣清晰無污染。
微度假產生的背景
微度假,短期的休假,是針對居民在周末以及2.5天彈性休假制度的實施后,以觀光、休閑、體驗、養生為目的的一種新型度假模式。2015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中首次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依法優化夏季作息安排,為職工周五下午與周末結合外出休閑度假創造有利條件”。自此,周末2.5天休假模式開始出現在人們視野之中。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加強旅游交通、景區景點、自駕車營地等設施建設,規范旅游市場秩序,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游時代?!?/p>

微度假需求
“微度假”發展根據服務對象的生活方式與環境不同主要分為四大類需求:吃、住、行、樂。
城市外出就餐大多為自助、快餐形式,菜式單一,口味簡單,餐廳裝飾風格也大同小異。鄉村“微度假”飲食選取鄉村綠色無污染蔬菜、水果與糧食,制作當地特色小吃,結合當地特色建筑,在飲食上增添趣味性。
“微度假”居住需求,城市以高層建筑為主,空間有限,鄉村建筑以四合院型為主,平面類型為單院式平面,居住空間寬敞。將傳統民居活化為民宿,“微度假”民宿住宿品質與管理方式向城市酒店借鑒,鄉村民宿設計在保留本土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優化,讓游客體驗不同于現代化酒店的居住空間。
發展“微度假”鄉村的區位距離城市較近,游客可以自駕或乘坐公交車到達,當地歷史道路與街巷給人視覺上的沖擊,走在石板路上仿佛穿越回到那個農耕時代。
娛樂需求以休閑娛樂與體驗娛樂為主,鄉村有著不同于城市的文化與生活,體驗區別于自身現狀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游客開闊眼界,增長閱歷,緩解精神壓力。
微度假商業模式
“微度假”模式是綜合型鄉村旅游,以休閑型、觀光型、體驗型為主,服務對象為從小生活在城市的人、懷念鄉村生活的人與考察人員。
1、休閑型“微度假”為游客調節身心,村內民宿可設置茶室與書屋等空間讓游客暫時忘卻城市帶來的壓力。
2、觀光型“微度假”游客置身于山林之中,與自然親密接觸,寄情于鄉土建筑、鄉土文化與鄉土生活中。
3、體驗型“微度假”一般鄉村會進行鄉村農事、工藝品制作、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日活動、民俗文化參觀與民宿服務等體驗,讓游客體會“微度假”模式下村落的可持續發展。

微度假發展前景
1、“微度假”與政府政策結合
“微度假”隨著新型城鄉關系的發展將成為疫情期間或后期的主流,新冠肺炎疫情對于“十四五”旅游業發展是威脅也是機遇。隨著國家對疫情良好的控制,國家與各地區對于旅游業線上線下也提出了很多方案與舉措。
2、“微度假”與建筑特色結合
鄉村“微度假”與城市旅游的最大區別在于建筑,鄉村民宿大多為傳統古民居,傳統民居的形成離不開村落自然條件與人民,建造時間大多都在百年左右甚至時間更為久遠,承載了歷史文化與鄉土人情,主要以磚、木、石等為營建材料。而城市民宿則以鋼筋混凝土為主材料,磚、木、石則為裝飾用料。
3、“微度假”與產業特色結合
雖然大城市的污染與市民的壓力日漸嚴重,但城市居民旅游消費的能力在不斷增強,消費觀也在與時俱進的發展,市民回歸自然、體驗鄉村生活的期望越來越強烈。有了以上因素的保障,鄉村“微度假”發展日漸雛形,有很多村落民宿與產業特色融合成功轉型成為村落特色,這對鄉村“微度假”民宿與產業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鄉村“微度假”與農業、林業、牧業、漁業、加工制造業、建筑業等行業的融合,鄉村“微度假”發展已初具規模,類型多樣覆蓋面廣泛,發展態勢良好。
推薦閱讀:
《度假酒店行業專題研究:度假游大時代乘風起精雕細琢布局增量市場-220206(23頁).pdf》
《克勞銳:北京環球度假區社交營銷報告(25頁).pdf》
《2021年復星旅游文化公司度假村業務與休閑旅游市場研究報告(31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