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產業是什么
依據國際上的通常標準,學術界將某國(地區)的國民經濟生產部門分為:第一產業(Primaryindustry)、第二產業(Secondaryindustry)和第三產業(Tertiaryindustry)。
英國經濟學家費希爾把“第三產業”界定為國國民經濟中,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產業。
我國第三產業具體劃分標準依據1985年我國國家統計局出臺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和代碼》,通過2003年和2012年兩次修訂,最終形成了《三次產業劃分規定》。

2.第三產業包括哪些
在我國第三產業被劃分為兩大部門:流通和服務兩大部門;被劃分為四個層次:流通部門、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警察、軍隊等。但在我國第三產業還是傳統意義上的服務性產業。
其主要包括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住宿餐飲業,“軟實力”服務業,與消費關系密切的服務業,與政府職能、投資關系密切的服務業。
3.第三產業詳細介紹
詳細內容:貨幣金融服務、資本市場服務、保險業、其他金融業;房地產開發經營、物業管理、房地產中介服務、自有房地產經營活動、其他房地產業;鐵路運輸業、道路運輸業、水上運輸業、航空運輸業、管道運輸業、裝卸搬運和運輸代理業、倉儲業、郵政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衛生和社會工作;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國際組織。
未來發展亮點:發展亮點在電子商務物流工程、農產品物流工程、城鄉物流配送工程、旅游休閑、養老健康家政、社區照料中心、基因檢測、信息消費、風電項目、光伏建設等領域。

4.第三產業發展原因
依據城鎮化率提升遵循諾瑟姆曲線規律,城鎮化率在30%以下、30%~70%和70%以上時,分別為平穩發展階段、快速發展階段和緩滯發展階段。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2021年的64.7%,處在快速發展階段的中后期,發達國家城鎮化率步入70-75%區間之后,GDP增速有明顯的放緩(相較于每年8-10%的發展中國家增速)。一方面,城鎮化提供了更加豐富產業分工,更適合大規模協作的工業、制造部門的發展;另一方面,城鎮化提供了更好的現代服務業基礎,例如電影、連鎖餐飲、金融等。這些都為第三產業占比提升奠定了基礎。近20的時間里,我國的第三產業占比由40%提升至52%,正是反應了這一轉變。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普華永道:大灣區金融服務業培養大灣區思維(46頁).pdf》
《Hroot:中國服務業基層工作及求職現狀研究報告(47頁).pdf》
《美團研究院:中國服務業小店經濟活力報告(定版)(18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