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產業集群
馬歇爾在1890年首次提出"集群"的概念,他將特定地區由小型專業化企業組成的集聚稱之為"工業區"(Industrial District),工業區設立的初衷是大量的從事相關行業的企業會產生規模經濟,從而降低成本,馬歇爾認為這種集聚會刺激創新。
波特在1990年首次用"產業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來對集群現象進行分析,在其1998年發表的《產業群落與新競爭經濟學》中,波特將產業集群定義為:在特點區域集中的,業務上相互關聯的企業和機構的總稱。
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產業集群的地理集中,波特對這一現象的解釋為:"對于產業來說,地理集中性如同磁場,高級人才和其他關鍵要素會因此被吸引過來"。

2.國家級經開區產業集群效應
我國五大城市群中,國家級經開區產業集群效應已經逐漸顯現。國家級經開區分布在各省,尤其在國家重點建設的五大城市集群區域較為密集重點建設,并已形成各地區特色主導產業集群。
5大國家級城市群,包括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5大城市群(目前已經確定為國家級城市群的僅為前面三個)。其中長三角城市群以53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引領國家三大城市群,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為首的產業集群。

3.服裝產業集群特點
服裝產業集群可分為專業市場推動型、出口導向型集群和大企業主導型集群。
專業市場推動型特點:專業市場推動型產業集群內部,或者集群所在縣(市)的內部,一定開辦有專業市場??梢哉f,專業市場推動型集群在中國的服裝行業是最有代表性的集群。專業市場推動型集群里,產品主要是面向國內市場銷售。這一類型的集群比其他類型更多地形成了完善的服裝產業鏈。專業市場通過發揮有型市場的基本功能,承擔起服裝集群里生產與流通的組織者的角色。
出口導向型集群特點:出口導向型集群最大的特征是出口占服裝產值的5成以上,卻沒有開辦專業市場。這類集群中,有一半以上的集群形成了與服裝生產相關的產業鏈。出口導向型集群很少開辦展會,由于國際代工中每次可以從發達國家的買家獲取大量訂單,該類集群沒有進一-步的動力開辦展會,吸引更多的買家或者確立區域品牌。出口導向型產業集群是我國出口、就業和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大企業主導型集群特點:大企業主導型集群是以本土的大企業為核心發展起來,主要面向國內市場銷售。由于沒有成立專業市場,大企業不得不自主的組織生產和銷售。此類集群中大企業的成長十分突出。所有的集群中都能觀察到龍頭企業的成長。另外,這一類型中形成服裝產業鏈的集群最少,因為大企業能力較強,可以從外部直接采購中間產品,或者在公司內部一條龍生產,他們缺少與集群內其他企業分工合作的動力。

4.服裝產業集群布局
據工信部統計,截至2020年,全國共有服裝紡織產業集群216個,江蘇吳江、桐鄉、福建晉江等地的重點服裝產業集群年主營收入超過千億。
我國目前服裝產業具有很強的地域集中性,服裝產業日漸向集群化發展靠攏,形成了以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三大經濟圈為輻射中心的格局。在服裝行業主要產區如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等地,形成了眾多服裝品牌的產業集群。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賽迪智庫: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白皮書(53頁).pdf》
《賽迪智庫:2020先進制造業集群白皮書(31頁).pdf》
《【公司研究】順豐控股-深度研究報告:解碼順豐系列研究(十四)數智化變革預計將推動供應鏈體系從成本中心轉向“效益中心”(服裝篇)-210425(67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