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小非解禁
為規范股權分置改革,明確非流通股減持規則,2005年,我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頒布了《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對我國股權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和轉讓做了明確的規定。
其中,第四章第二十七條提出,改革后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應當遵守下列兩條規定:一是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二是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后,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個月內不得超過10%。
根據上述對非流通股兩條規定,可以得出“大小非”的具體概念:“小非”指持股量占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下的非流通股份,該部分在股改辦法實施一年后即可上市流通;與此相對,“大非”指持股量占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非流通股份。這就是“大小非”的由來。
大小非解禁就是指限售非流通股允許上市,是中國特有的股票發行制度下所產生的金融現象。

大小非解禁和減持的區別
股權分置改革以后,原有的非流通股能夠上市流通,持有這類股票的股東可能選擇拋售套現,這就是股票減持行為。大小非解禁后,股東減持行為受持股比例、股票價格、市場預期等因素的影響。其中,小非解禁后減持套現的可能性較大,對市場形成一定程度的沖擊。但大非股東一般為機構或戰略投資者,減持套現的可能性較小。
大小非解禁產生的影響
對整個市場的影響:
在牛市階段,大小非解禁量一般與市場行情呈弱正相關關系。大小非解禁量和市場行情能夠同步上揚,但并不能說明大小非解禁量與市場行情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市場行情的走強受整體經濟環境影響更大。
在熊市階段,市場解禁量與市場行情呈較強的負相關關系,可以肯定的是解禁量對熊市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對股東財富效應的可能性影響:
經濟學中,股市的財富效應主要是指社會財富在股市的波動過程中所發生的增值或腿值的現。
大小非解禁對股東財富效應的可能性影響有兩種:一是增加,二是減少。
從整體的市場供求來看,由于大小非解禁股數和市值的絕對值很高,極大地增加了股市的供給量,根據供求關系理論,供給量和需求量不同步的變化,容易導致股市供求失衡,影響股票的市場價格,加上非理性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加劇股市下跌程度,從而減少股東的財富效應。特別是占上市公司股份總數以上的大非解禁后,其持股股東往往是戰略投資者,具備顯著的股權優勢和信息優勢,容易形成莊家優勢主導股市價格,加劇股市波動,從而放大了股東的財富負效應。
從公司基本面來看,如果大小非股票對應的上市公司經營情況、財務情況、市場發展前景等基本面良好,那么解禁后,大小非持股股東拋售股票套現的可能性不大,這類公司的股票反而容易受到各類投資者的熱捧,更多資金爭相購買,拉升其股價,從而對股東財富形成正效應;如果上市公司基本面較差,這類公司股票解禁后,投資者拋售套的意愿極為強烈,對公司股價形成毀滅性的打擊,甚至迫使上市公司破產,對持股股東財富形成極為顯著的負效應。由于市場行情主要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市場預期等因素的影響,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市場預期偏好或偏差,必將相應地強化股東財富效應向兩種極端分化。
更多金融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證券行業2022年度投資策略:堅定財富管理轉型下的投資機會-220119(48頁).pdf》
《2022年A股投資策略:浴火·重生-211218(95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