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藥飲片
中藥飲片的傳統定義為:將中藥材處理干凈,然后用一定方法切割之,遵循中醫藥理論、運用中藥的炮制方法,產生的能夠用于醫療的一種制品,是具有中藥的特性且能夠投入在中醫臨床治療中。中藥飲片是中醫藥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藥飲片按來源可分為植物類中藥飲片、動物類中藥飲片、礦物類中藥飲片等。
當前,中藥炮制方法主要有藥材凈制、切片炮制、加熱炮制。不同的炮制方法,其對于中藥材藥用價值影響也不同。
(1)藥材凈制
主要是針對入藥部位不同,藥效作用不同對于各部位進行取舍入藥,用凈制方法來清除非藥用部分或其中的雜草和泥沙等。藥材凈制可以有效制止中藥飲片中混淆大量雜草和泥沙,保證中藥飲片的質量。主要是能夠防止其有毒性部位或其他藥效部位混淆飲片中,從而能夠使飲片安全的應用臨床。
(2)切片炮制
是將水軟化后的藥材進行切制成規定的片、段、塊、絲等。制備成不同規格有助于藥方中更易加工發揮藥材有效地藥效。
(3)加熱炮制
主要就是對于中藥材進行炒制和煅制,有效地排除或者降低藥材中的毒副作用,提高中藥飲片在中藥臨床中的安全性。
2.中成藥
中成藥中成藥是以中藥材為制作材料加工而成的一類中藥制劑,它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根據其特定的處方和制劑工藝制作,目的是預防和治療疾病。其特點為性質穩定,療效確切,服用、攜帶、貯藏方便。目前中成藥的種類比較多,按照其劑型主要可以分為針劑、顆粒劑、膠囊、片劑、口服液,常見的有參芪消渴膠囊、渴樂寧膠囊、養陰降糖片、桂附地黃丸、消渴丸、糖尿樂膠囊、杞菊地黃丸、六味地黃丸、麥味地黃丸、芪蛭降糖膠囊、知柏地黃丸、五子衍宗丸等;臨床常用的中成藥主要有通腦飲、燥濕化痰飲、養血清腦顆粒、還少丹等。
3.中藥配方顆粒
中藥配方顆粒,是將單味中藥飲片通過提取、濃縮、干燥、制粒制備成標準劑量的顆粒,是對中藥飲片的補充。中藥配方顆粒既可以保留傳統中藥的有效成分,又符合辨證施治、隨證加減的要求,具有省時,易于存儲,攜帶方便,服藥量小等優勢。
4.中藥飲片、中成藥、中藥配方顆粒對比分析
(1)特征
中藥飲片是中醫處方的主要對象,能隨癥加減,復合中醫特色;中成藥是固定處方;中藥配方顆粒是中藥飲片的加工產品,是對其的補充。
(2)是否納入醫保
目前,有892種中藥飲片納入醫保;1374種中成藥納入醫保;多個省份將中藥配方顆粒納入醫保。
(3)銷售終端
中藥飲片主要銷售終端包括:醫療機構、藥店(部分藥食同源產品);中成藥主要在醫療機構與藥店銷售;中藥配方顆粒主要在醫療機構銷售。
(4)價格
中藥飲片與中成藥價格相對較低,而同規格的中藥配方顆粒,價格一般比中藥飲片高出30%-40%。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參考報告:《中藥行業深度報告:中藥配方顆粒國標實施市場擴容可期-220509(55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