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經濟是一切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我國政府始終將保障農業發展放在重要位置,其中政策性農業保險就是保障農業的重要措施之一;那么政策性農業保險到底是什么?又有哪些特征呢?下面的文章將進行簡單介紹。
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定義
?
政策性農業保險或稱農業政策性保險,從屬性上看是政策性保險大類中的經濟政策保險。我國關于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概念從 1986
年開始探討,具體表述形式上不盡相同,但其基本含義卻達成了共識,即政策性農業保險是指當保險公司獨立經營時,其收益遠小于成本,具有明顯的正外部性,其社會總收益大于社會總成本,為獲得該險種帶來的社會福利,政府必須以補貼或稅收優惠等政策措施推動保險公司經營或由政府直接經營的農業保險。

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特征
(1)非盈利性的經營目標:政策性農業保險是為實現政府的政策目標,并非盈利性的經營。
(2)政府財政支持是其發展動力:政策性農業保險是在政府財政支持下,由政府直接或間接組織經營,而且關系國計民生的種養殖保險必須通過政府協調才能有效開展,如政策性農業保險與農戶信貸資金發放、農產品出口價格補貼、農業救災等農業保護工具緊密相連。
(3)承保險種風險高:策性農業保險覆蓋的險種或項目風險高、區域相關性強、賠付率較高。
(4)供需雙重外部性:根據福利經濟學理論,政策性農業保險具有供需雙重正外部性。
(5)帶有一定程度的強制性:政策性農業保險為解決參與率不高的問題,往往帶有一定程度的強制性。如將農業保險項目與其他支農惠農政策捆綁,投保農戶就可得到捆綁的惠農政策支持,否則就不能獲得。
政策性農業保險問題
(1)目標群體對其認識不夠明確:由于政府的宣傳力度不夠,我國農戶目前對著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認知還不夠全面,對其發展原因和作用認識也不夠清晰,限制了其大力推廣與發展。
(2)法律法規不夠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作為農業發展的保護保險,需要法律框架進行支撐,目前我國關于這方面的法律法規還較少,專項細則規范方面也是一片空白,更多相關法律法規有待完善。
(3)低收入和高保費率的沖突:農業保險本身成本就較高,但我國散戶目前耕作的生產成本基本沒有剩余,影響了農民交保費的積極性,進而影響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發展空間。
(4)缺乏農業巨災保險項目:大范圍自然災害會影響農業收入,而目前相關保險項目較少,如何分散風險,保證農業政策保險繼續發展是重要問題。
(5)監督管理問題:我國目前農業保險監管是由保監會執行,而政策性農業保險是非營利性保險,與一般的商業保險相反,與商業性保險一起被保監會監管,不利于其特性發展。
以上就是政策性農業保險定義、特征及發展問題的簡單介紹,由文章可見我國農業政策性保險在農業發展生產中有一定作用,但也有許多相關問題亟待解決。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農業農村部:2019-2028中國農業展望報告.pdf(附下載)
什么是農業信息化?特點、主要內容、相關政策及發展現狀一覽
2022中國農業物聯網相關政策、行業競爭與趨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