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作為一種政府、金融機構等發行的金融契約,對社會經濟市場具有重要作用;債券細分領域下的商業銀行次級債券作為債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有著重要意義;那么商業銀行次級債券究竟是什么?發行方式又有哪些呢?下面的文章將進行簡單介紹。
商業銀行次級債券的定義
商業銀行次級債券(Subordinated Debt or Mezzanine Debt
)是商業銀行發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償順序列于商業銀行其他負債之后、先于商業銀行股權資本的債券,兼有債務和股權的特性。次級債券是一種特殊的債務形式,其償還順序優于公司股本權益、但低于公司一般債務(包括高級債務和擔保債務)。
按期限分,次級債券可分為永久性次級債券和長期次級債券,永久性次級債券實際上兼有股權的性質;按發行及流通方式分,次級債券可分為公募發行的可流通的次級債券和私募發行的不可流通的定向次級債務。

商業銀行次級債券的特征
(1)該債券不能被擔保;(2)債券的期限長,一般為五年以上;(3)債券發行的契約中不能有與銀行穩健經營相悖的條款;(4)除非發生發債銀行破產的情況,次級債不能提前兌付;(5)當發債銀行破產時,次級債的索取次序排在有存款保險的債權人和銀行存款儲戶之后;(6);債券不是一種存款,沒有政府機構的保險和擔保;(7)該種債券不屬于信用敏感類型的債券,其利息兌付不能因商業的金融狀況的變化而調整。
商業銀行次級債券發行方式
次級債的發行方式主要分為公開發行和定向發行兩類。公開發行是指發行人通過中介機構向的社會公眾廣泛地發售證券,所有合法的社會投資者都可以參加認購。定向發行又稱為私募發行,是指面向少數特定的投資人發行證券。根據《通知》及《辦法》的規定,次級定期債務只能私募發行,而次級債券既可以私募、也可以公開發行。
私募發行和公開發行次級債各有特點。私募發行的代理費用相對較低,手續簡單,手段靈活,適合規模較小的金融機構。與之相比,公開發行對于金融市場發展和監管便利的意義則更為明顯。
由以上文章可知商業銀行次級債券是商業銀行的所發行的重要金融衍生品,對商業銀行本身經濟業務和社會經濟發展都有一定作用。
更多金融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金融中心?全球金融中心排名TOP10一覽
麥肯錫:麥肯錫全球銀行業年度報告(2021).pdf(附下載)
德勤:2022年全球銀行業及資本市場展望(附下載).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