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始終是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環節,也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要戰略部署;其中實施產業扶貧是扶貧工作的重要措施,對促進貧困地區的特色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產業扶貧到底的是什么?產業扶貧的模式又有哪些?下面的文章將進行簡單介紹。
產業扶貧的定義
產業扶貧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產業集聚為依托,以資源開發為基礎,對貧困地區的經濟實行區域化布局、工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專門化服務,形成一種利益共同體的經營機制”,其政策設計思路集中在將貧困地區產業的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統一為產業鏈體系,通過產業鏈建設來推動貧困地區可持續扶貧的方式。
此外,從產業扶貧的扶貧資本注入角度來看,產業扶貧本質上是金融扶貧的一種創新性模式,這種創新主要表現為在精準扶貧的基礎上,將金融資源、金融手段注入到產業扶貧的全過程,實現產業政策、扶貧政策、財政政策、信貸政策的有效對接,在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初期至成熟期的各個階段發揮積極作用,提升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內生發展動力。

產業扶貧的不同模式
(1)“龍頭企業+農戶”模式
:是指通過政府管制與政府監督形成具有規制約束力的龍頭企業與農戶合作經營共同體。貧困戶通過對價折股、雇傭或者產銷一體化的方式形成與龍頭企業的利益聯結體,從而實現對貧困戶的產業覆蓋與產業吸納,最終實現貧困戶社會再生產的啟動。
(2)“合作社+農戶”模式
:“合作社+農戶”模式是指以農戶自發組織的農村合作社或者扶貧互助資金合作社等組織作為主要載體,實現扶貧資源與貧困戶對接的產業扶貧模式。在這一模式中,合作社這種松散的生產一體化組織在將貧困戶再生產納入統一的產業范疇同時,通過協同一致的、規?;漠a銷模式提升貧困戶的市場議價與經營能力,從而實現貧困戶的利益增長。
(3)“政府+農戶”模式
:“政府+農戶”模式是指對一些極度貧困地區或者是村鎮規模小、分布零散、產業基礎薄弱缺乏龍頭企業或農戶生產同質性水平差難以形成合作社組織的村鎮與貧困戶,由政府作為產業扶貧的主體,承擔適度的經營指導、技術與市場服務職能的一種實現對貧困戶進行幫扶的模式。
產業扶貧的優勢
(1)強化了扶貧金融資本的資產專用性:在產業扶貧模式下,由于龍頭企業、合作社以及政府基層組織等強信用個體作為中介介入其中,既實現了金融機構信貸風險從低信用個體向高信用主體的轉移,降低了金融扶貧資源的資本風險,又能夠通過第三方主體的介入,強化對貧困個體的生產與經營監督。
(2)加速資本培育與形成
:產業扶貧通過政府約束與介入形成農戶與企業、農戶與農戶間以及農戶與政府間的內部信用合作與經營捆綁,通過構建市場優勢方與市場弱勢方的利益共同體,實現了“優勢方”對貧困個體的反哺。產業主體通過培訓、輔導及信息服務的方式介入貧困戶再生產,提升了貧困戶再生產的資本增值能力,有助于加速生產的物質資本形成。
(3)提升了金融扶貧資源的監管效率:產業扶貧模式通過第三方主體的引入,一方面增加了金融機構之外的監督者,并通過一體化的協同經營模式,實現了第三方主體在農戶采購、經營與銷售過程中的完整事中監督,這能夠大大提升金融扶貧資源的監管效率。
(4)具有完整的貧困戶利益輸送機制:以龍頭企業、農業經營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介入與幫扶的產業扶貧,能夠實現相對優勢組織性質和完善管理制度對貧困戶再生產的植入,從而保證貧困個體的收益分享。
以上就是有關產業扶貧的定義、模式和優勢的全部內容,可以看到產業扶貧離不開政府和企業的支持,也離不開貧困戶的配合;只有扶貧的流程完整,才能夠起到最大效果。
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2022我國直播電商產業鏈、市場規模及行業前景分析
什么是農村信息化建設?基本內涵、特點與作用分析
《“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解讀及原文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