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者健康觀念的改變,有機食品在市場上逐漸變得更受歡迎,而能夠系統生產有機食品的有機農業體系作為一種效益較高的農業生產模式,對市場發展也有著一定作用;那么有機農業到底是什么?它又有哪些標準呢?下面的文章將對此進行簡單介紹。
有機農業的定義
有機農業是一種基于常規農業種植規范的新型生產方式,是以保持大自然生態平衡為前提的植物和動物生產為基礎的農業生產方式,它鼓勵使用生物和未經處理的原材料進行生產和加工,如此能夠更有效的維護土壤健康,對人類健康有益,它注重保護生物以及植物的多樣性,遵循大自然的勞作規律,對動植物友好,它運作的基礎是從農業生產中消除化學技術(化肥、農藥和其他),不盲目的依賴化學投入物去增加產量,它是一個永久的、自給自足的、經濟上安全的體系。

有機農業的要求
有機產品生產的要求:
(1)生產基地在近三年內從未用過化肥、農藥等禁用物質;(2)不可使用基因工程的種子及種苗;(3)有機生產基地需建立完整的有機生產計劃,包括土壤培肥計劃、畜禽養殖計劃等;(4)生產基地的土壤環境質量需符合
GB15618-1995 中的二級標準,農田灌溉用水水質符合 GB5084 的規定,環境空氣質量符合 GB3095-1996 中的二級標準和 GB9137
的規定。(5)在生產的全過程中避免污染;(6)從常規生產體系到有機生產體系通常需經過三年的轉換期,新開荒地或撂荒地至少需經過 12
個月的轉換期;(7)在生產和銷售全過程中,需有完善的質控及審查體系。
有機產品加工的要求:
(1)所有原料必須來源于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或是野生產品;(2)在最終收獲的產品中,已得到有機認證的原料成分不得低于
95%;(3)不可使用人工添加劑,只可使用天然的調料、色素等;(4)在生產、加工、包裝、運輸中應避免污染;(5)加工過程、銷售過程應有完整記錄。
有機農業的標準
?
有機農業剛剛興起的時候,少數的有機農業標準更多的是以推薦的形式,并沒有強制執行,它強調農業原則,建議減少化學品投入,很快,在 1972 年,由 5
個國家有機農業生產協會(英國、法國、瑞典、美國和南非)組織,建立了全球第一個有機農業標準。
中國有機產品標準(GB/T19630.1-19630.4-2011)是管控從有機農業(包括種植業、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林業)的生產到加工再到最后可銷售的一個全方位的根本性指導規章制度,管控過程從最初的生產再到體系管理,到最后的產品收獲、加工和包裝、發放有機標簽等環節。有機標準中要求有機企業建立各自獨立的有機生產體系以用于認證機構進行生產、加工過程監管,重點控制農用化學品的投入、轉基因工程技術、激素等,以誠信以及道德約束作為其有效執行的基礎。
以上就是有關于有機農業的定義、要求和標準的全部內容,如果還想了解更多農業產業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政策性農業保險?政策性農業保險有什么特點?
什么是現代農業?有什么特征?現代農業有哪些發展問題?
農業農村部:2019-2028中國農業展望報告.pdf(附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