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對人都聽過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那么這三大產業分別指的是什么呢?第一產業是什么?第二產業是什么?第三產業是什么?他們具體包含了哪些產業?下面的文章將對此做詳細介紹。
1、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是什么?
按照國際慣例,學術界以生產產品的特征及過程作為衡量標準,將國民經濟部門分為第一產業(primary industry)、第二產業(secondary
industry)和第三產業(tertiary industry)。
據國家統計局普查中心、中國第三產業統計資料,第一產業指農業,主要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漁業、林業。第二產業指工業,主要包括制造業、采掘業和礦業、建筑業。第三產業指服務業,主要包括運輸業、通訊業、倉儲業、批發零售貿易、金融業、房地產業、教育、公共行政和國防、以及社會服務和個人生活服務。

2、產業的劃分
據國內相關文獻,所謂產業的劃分就是根據社會生產活動的歷史發展順序對全部經濟活動的劃分,將全部經濟活動劃分為三次產業。三次產業的劃分大體上可以反映人類生活需要、社會分工和經濟活動發展的不同階段,體現了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歷史發展順序,以及社會生產結構與需求結構之間的相互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社會化生產的發展規律。
三產業分類法
關于產業劃分的研究始于西方經濟學家,而歷史上比較主流的產業分類方法就是英國經濟學家費希爾的三產業分類法。
費希爾在前人已經使用“一次產業”和二次產業”概念的基礎上,逐步提出了“三次產業”的概念,他將全部社會經濟活動劃分為三次產業,并在此基礎上對三次產業間的關系及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進行了初步分析。
根據三產業分類法,第二產業主要是指由工業企業組成的部門,是一國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滿足人類生活需要的基本物質生活資料大部分來源于該產業,包括制造業、建筑業等。而第三產業主要是指由服務業組成的部門,主要為社會經濟提供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是更高層次的產業模式,該產業的成長、發展與一國經濟的發達程度密切相關,包括教育業、文化產業、旅游業、金融業、軟件產業、信息技術業、以及傳統服務業(零售、物流、倉儲)等。
雖然關于三次產業的劃分,學術界尚存在爭議,但該分類方法基本上可以用來研究一次產業、二次產業和三次產業間的相互關系,并通過三次產業各自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及各次產業內部結構的基本情況,反映一國經濟的發展水平,為進行國際比較提供了一種依據,同時也為國民經濟的統計、分析和管理工作提供了現實的方法。我國在進行產業分類時也借鑒了三次產業分類法,將我國國民經濟分為一次、二次和三次產業。
費希爾對第三產業的定義:第三產業也被稱作服務業,其是指在國民經濟部門中扣除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都被視為第三產業。
關于什么是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更多產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了解。
推薦閱讀
第三產業是什么?包括哪些產業?我國第三產業gdp占比多少?
實體經濟包括第三產業嗎?第三產業和實體經濟的關系是怎樣的?
什么是實體經濟?是第一產業嗎?特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