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農業社會化服務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在農戶兼業化、農業商業化和農業產業化不斷推動的作用下發展起來的,針對個體小農無法獨立完成整個生產過程而產生,是政府公共機構、農村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科研教育單位和其他社會服務組織為農戶生產經營所提供的各種服務,服務內容涵蓋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
從20世紀50年代起,我國就相繼建立了農林、水利、氣象等技術服務組織和供銷合作社、信用社等信貸服務組織;改革開放后,隨著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和農業市場化程度的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種類與內容變得越來越豐富。

2.農業社會化服務特點
現階段,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呈現出服務主體的多元化和服務內容的系統化兩個顯著特點。
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不僅包含政府部門、合作經濟組織和企業,還包含各類農業科研院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專門性的農業服務公司等;農業社會化服務提供內容更加全面化和專業化,包含了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治、農業技術、機械服務和農產品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等各個方面,凡是與農業生產有關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服務范圍較廣。
3.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問題
(1)政府管理效率較低,缺乏針對性政策:目前,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仍以政府為導,雖然政府對農業服務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但農戶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以及政府管理決策的問題,導致政策的制定和出臺普遍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2)建設緩慢,服務水平較低:建設緩慢,服務水平較低服務水平較低已經成為農業社會化服務中重點關注的內容,目前其有關農產品保鮮、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含量較高的服務較少,主要提供的多為技術含量較低的基礎服務。
(3)人員結構不平衡,專業人才緊缺:相比于二、三產業,農業人才培養速度太慢和人才流失的現象較為普遍。
4.農業社會化服務問題對策
(1)優化政府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管理體制:為更好地發揮政府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作用,政府必須加強制度設計,健全監督機制。
(2)進一步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質量是目前農業社會化服務面臨的主要任務,要實現農業的快速發展,必須用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引領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3)加快新型農業人才隊伍培養:對于近些年活躍在農業領域的職業經理人,各地政府應積極建立農業職業經理人培養規劃,聘請專家和教授定期進行學習培訓,在壯大農業職業經理人隊伍的同時,提高職業經理人素質和能力。
(4)增強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能力:為提升農產品質量和增加農民收入,政府要積極引進和培養綠色農業全程服務的服務組織,從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不斷完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以上就是有關于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定義、特點、問題及對策的全部內容,如果還想了解更多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大數據技術?特點是?在農業中的應用分析
什么是現代農業?有什么特征?現代農業有哪些發展問題?
農業三產融合是什么?是哪三產?發展路徑及意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