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功能性護膚品行業發展歷程
我國功能性護膚品行業起始于20世紀末期,發展至今,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起步階段(1998-2008年)
國際品牌進駐,開啟中國功能性護膚品市場。
代表事件:
1998年,薇姿品牌率先進入中國市場,開辟護膚品在藥房銷售道路;
2004年,法系品牌雅漾和理膚泉進入中國市場。
(2)轉型階段(2009-2014年)
品牌開展渠道轉型應對發展瓶頸。
代表事件:
2010年開始,薇姿品牌遭遇增長瓶頸,銷售額增速逐漸放緩;
澤平、可采等國產功能護膚性品牌因轉型商超渠道策略失敗導致衰退。
(3)國產品牌崛起階段(2015年至今)
國產品牌市場表現好,市占率不斷提高。
代表事件:
2017-2019年,薇諾娜營收從7.8億元增長至19.2億元,復合增速為56.6%;
2014-2019年,國產功能性護膚品市占率由10.7%提升至27.3%。

2.功能護膚品行業市場規模及預測
近年來,在消費者安全、有效、專業的需求下,我國功能性護膚品行業持續快速增長。艾瑞數據顯示,2017-2021年間,我國功能性護膚品市場規模從74億元增長至35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6.6%。
當前我國功效型護膚品的使用者以26-35周歲的女性為主導。隨著消費者有效護膚和專業安全的需求不斷增長,以及生物活性成分的逐漸研發應用,我國功能性護膚品未來將持續保持高增長態勢,預計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成功突破500億元。

細分市場來看,強功效和皮膚學級護膚品增速相近,2016-2020年GAGR都在22%左右。2016-2020年強功效護膚品銷售額從53.6億元增長至117.5億元;而皮膚學級護膚品2019年市場規模為136億元,規模角度來看強功效和皮膚學級護膚品市場發展情況十分相似。

3.功能性護膚品行業競爭格局
當前,我國功能性護膚品行業集中度較高,由于功效護膚賽道相對較新,近年來市場整體集中度變化不大,CR4
約30%左右。不過受益于電商渠道的快速增長,本土品牌市場份額迅速提升并超越國際品牌,至21年品牌第一梯隊已由新銳國貨薇諾娜占據。


4.功能性護膚品未來趨勢
(1)社媒平臺加速信息透明化,“成分黨”興起
根據《美國美妝行業透明度感知評估報告》,72%的消費者希望品牌向消費者主動解釋產品成分的功效情況,而超過
60%的消費者希望品牌說明產品成分的來源,化妝品“成分黨”崛起。美麗修行數據顯示,自 2015
年上線以來,已經有2000多萬用戶在平臺展開超過22億次化妝品的安全性、功效成分、膚質匹配度等信息查詢服務,成分宣稱成為化妝品品牌商新的營銷方式與主打賣點。
(2)監管政策強調化妝品功效宣稱應有依據,利好頭部合規企業
2021年以來,國家藥監局發布了多項監管政策,化妝品行業監管趨嚴。2022年1月7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化妝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自2022年7月1日施行,貫徹落實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及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化妝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化妝品生產質量管理?;瘖y品功效監管政策的密集出臺,加速中小非合規化妝品生產商快速出清。前期依賴資本投入、營銷包裝、流量運營等獲得快速發展的商業模式將成過去時,具備研發基礎和產品供應鏈綜合優勢的功效型護膚品品牌更具優勢。
以上梳理了國功能性護膚品行業現狀及趨勢,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分析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功效型護膚品?功效型護膚品的消費者分析
什么是功能性護膚品?有哪些?代表品牌及產品一覽
【研報】商業貿易行業功能性護膚品系列深度報告之二:功能性護膚品海外經驗對比歐美、日本發展路徑幾何?-210226(37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