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資產負債管理
資產負債管理(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簡稱“ALM”)是銀行、基金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中常用的一個概念,其最初起源于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需要及各國金融創新改革。學術界關于資產負債管理的定義可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
(1)狹義的資產負債管理。該定義主要流行于資產負債管理理論發展早期,其認為資產負債管理主要是針對利率風險管理。例如 Zenois 和
Ziemba(2006)提出防控利率風險是資產負債管理的主要目的,其主要手段是對企業各類資產負債的規模、期限、利率等進行平衡;湯大生和樂崎(2013)認為資產負債管理指的是金融機構為管控利率波動對企業流動性造成的影響,從而主動對資產及負債進行匹配管理的過程。
(2)廣義的資產負債管理。該定義認為資產負債管理應當根據企業經營目標,保持企業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的動態平衡,而非僅針對利率風險。例如北美精算師協會對資產負債管理的定義是:“資產負債管理是在考慮到企業的風險抵御能力和其他約束的情況下,為實現企業的財務目標而建立、實施、監督和更新與資產負債相關的戰略持續過程”。孫兆斌(2008)提出資產負債管理是企業主動對資產頭寸進行配置的全面管理活動,以在盈利性、安全性及流動性間保持符合企業經營需要的動態平衡。

2.資產負債管理與風險管理的區別
(1)管理目標不同
資產負饋管理的目標是實現利潤最大化;而風險管理的目標則是實現風險與收益的最佳平衡,通過風險管理來提高經營能力,把風險、收益與增長聯系了起來。
(2)管理內容不同
資產負債管理重點關注的是流動性風險和利率風險而風險管理覆蓋了包括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等在內的所有風險。
(3)管理層面不同
資產負債管理強調從整體出發,在機構層面對所有的資產和負債進行綜合管理;而風險管理貫穿于所有的活動中,既考慮具體業務,又考慮機構整體。
(4)管理對象不同
資產負債管理是通過對資產負債表中各項目的總量衍生業務的發展,表外項目已變成了雙刃劍,一方面成為風險管理的有效工
和結構進行調整來完成的;而風險管理并不局限于資產負債表項目,隨著金融具,另一方面又帶來了新的風險,因此成為風險管理的重點內容。
以上梳理了資產負債管理的定義及其與風險管理的區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奧緯咨詢: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智慧之旅(16頁).pdf
【精選】2021年銀行資產負債配置現狀與未來前景分析報告(42頁).pdf
普華永道:保險行業-利率下行時期壽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的應對與策略(56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