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樓宇自控系統發展歷程
(1)第一代(20世紀70年代):BAS(樓宇自控系統)發展成計算機系統,采用計算機鍵盤和CRT構成中央站,打印機代替了記錄儀表,散設于建筑物各處的信息采集站DGP(連接著傳感器和執行器等設備)通過總線與中央站連接在一起組成中央監控型自動化系統。一臺中央計算機操縱著整個系統的工作。
(2)第二代(20世紀80年代):隨著微處理機技術的發展和成本降低,DGP分站安裝了CPU,發展成直接數字控制器DDC。配有微處理機芯片的DDC分站,可以獨立完成所有控制工作,具有完善的控制、顯示功能,進行節能管理,可以連接打印機、安裝人機接口等。
(3)第三代(20世紀90年代):隨著現場總線技術的發展,DDC分站連接傳感器、執行器的輸入輸出模塊,應用ON現場總線,從分內部走向設備現場,形成分布式輸入輸出現場網絡層,從而使系統的配置更加靈活。
(4)第四代(21世紀):隨著企業網Intranet建立,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必然采用Web技術,并力求在企業網中占據重要位置,BAS中央站嵌入Web服務器,融合Web功能,以網頁形式為工作模式,使BAs與Intranet成為一體系統。

2.中國樓宇自控行業市場現狀
(1)市場規模:據《中國樓宇自控白皮書》數據顯示,中國2021年樓宇智能化市場規模達7238.2億元,其中樓宇自控行業的市場規模為71億元左右;2016-2021年,在相關政策和應用市場的推動下,中國樓宇自控市場的整體規模是持續擴大的。

(2)細分市場: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樓宇自動化行業的細分市場中,工程附加產品及服務通訊設備、盤柜、控制面板、線纜、管理軟件、安裝等占比最大,接近40%;末端設備占比第二,控制器領域占比第三,分別都達到了20%以上??梢娔壳靶袠I的資金和需求都集中在工程附加產品和服務通訊設備這幾個方面。

3.中國樓宇自控行業競爭格局
?
(1)全球技術來源: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月,全球樓宇自控技術來源第一大國為美國,占比34%左右;第二為中國,占比32%左右;第三和第四分別是法國和韓國。

(2)國內專利申請情況:截至2022年1月,廣東省是中國申請樓宇自控專利最多的省份,累計申請數量達549項;江蘇、浙江、北京、上海的當前申請樓宇自控專利數量均超過150項。中國當前申請省(市、自治區)樓宇自控專利數量排名前十的省份還有山東、安徽、天津、湖北和四川。

(3)行業企業競爭:目前國內樓宇智能化產品市場由國外幾家公司占據,如霍尼韋爾、IBM、江森自控等。而我國目前仍然缺少高端樓宇智能化系統集成產品。因此,中國市場中外企仍占據主要市場和行業地位,由于我國樓宇自控系統設備市場處于成長期,起步較晚,我國目前尚缺乏自主生產高端設備和產品的能力。

4.中國樓宇自控行業發展趨勢
(1)物聯網整合的樓宇自動化管理:傳統樓宇自動化系統以物聯網為集成基礎的平臺,可以融合從建筑設備中收集的大數據。
(2)更注重網絡安全:如何在以IP為基礎的樓控系統與安防網絡中,更快速的應對各種或脅,并大幅減少網絡風險。
(3)機器學習進入邊汽裝置:利用具彈性化、易于使用的感則數據達到更能集成的自動化應用,系統可藉由深度學習了解人員身份。
(4)更多加值應用的智能照明:照明結合無線通信支持,可成為建物中的通訊基礎建設的一部分。有關用戶的行為、地點或互動的數據可以傳送到云端作分析,并依照分析結
果實行控制策略。

以上就是有關于2022我國樓宇自控行業發展情況的全面分析,如果還想了解更多相關行業發展的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分析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樓宇自控系統?有哪幾個部分組成?
服務器行業前景如何?中國服務器行業分析2022
2022模擬芯片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及發展前景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