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和繁榮離不開消費信貸的促進,尤其是在居民消費水平已經逐漸提升的當下,消費信貸在促進經濟方面依舊有著重要作用;那么我國消費信貸市場的現狀到底是什么樣的呢?下面的文章將對此進行簡單介紹。
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現狀
市場規模:數據顯示,我國居民狹義消費信貸滲透率已經由2010年的8%增長到了2020年的30.5%,這五年的CAGR達到了22%。受疫情影響,2021年我國狹義消費信貸的滲透率稍有下降,為29.8%;目前我國狹義消費信貸的線上化滲透也已經從2014年的0.4%發展到了2021年的69.4%,發展十分快速。預計2022年我國狹義消費信貸滲透率為29.9%,到2025年,預計狹義消費信貸滲透率將達30.9%。
中美對比:美國2014年狹義消費信貸的滲透率為35.2%,中國此時只有11.2%;預計到2025年,其狹義消費信貸滲透率為36.7%,只比中國的高幾個百分點。而中國國情與美國差別較大,民間借貸也更為活躍,中國狹義消費信貸的滲透率實際上要更高,即與美國的差別比數據顯示的還要小。

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發展原因
(1)中國社會情況樂觀促進消費金融發展:近幾年中國國民經濟增長較快,居民整體心態良好,社會條件樂觀,為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大環境;作為消費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消費信貸的發展條件同樣也較好,所以其市場發展較為快速。

(2)居民收入增長,新消費主義崛起: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5128元,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到24100元;2016-2021年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CAGR達8.1%。居民收入增加為其借貸提供了支撐,且居民收入多后花費也更多,在滿足基本的物質需要之外,大家也開始逐漸追求更高層次的消費,比如醫療、教育等享受型高階消費的占比逐漸上升。

(3)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促進: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不斷發展,我國消費信貸的供給側不斷增強,對消費信貸的需求側市場產生了許多擴大影響。而且許多傳統的金融機構都已經完成了自升式的互聯網化,不再是單純的資金提供方,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互聯網的消費金融也已經完成了其從以互聯網公司創辦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為代表的狹義互聯網消費金融向以傳統消費金融的互聯網化為界定的廣義互聯網消費金融的轉型。
中國消費信貸市場未來前景
(1)重要地位持續:“十四五”規劃提出我國要建設雙循環的經濟新發展的格局,在“雙循環”格局之下,消費依舊是擴大內需和拉動經濟的引擎,而消費信貸作為居民消費的有利推手,在未來依舊有著重要作用。
(2)市場增速將與宏觀指標保持一致:國家有意控制居民杠桿率,尤其監管部門已經指出“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桿率過快上升的透支效應和潛在風險,不宜依賴消費金融擴大消費”;預計未來國家將進一步控制消費信貸規模的增速,與GDP等駁斥一致性,使其步入健康發展的平穩期。
以上就是有關于我國消費信貸市場現狀及其相關內容的全部介紹,如果還想了解更多游戲行業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分析欄目。
本文由@AG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什么是消費信貸?消費信貸額度是什么?有什么用?
我國再貸款發展歷程及支持政策梳理
什么是動產質押?特征有哪些?動產質押業務對銀行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