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改變石油需求增長軌跡
1、疫情對石油需求沖擊明顯,2020年世界石油需求同比下降8%左右,降至2013年水平,預計2022年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長期看,疫情加快生產生活方式轉變,減少交通用能需求,使得石油需求增速減緩、峰值下降。預計世界石油需求2035年前后達峰,約50.9億噸,2050年降至47.9億噸。
3、亞太與非洲地區成為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地區,展望期分別貢獻增量的64.5%和66%。
石油需求結構加速轉變
1、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帶動化工用油需求不斷增長,更兼交通用油增速放緩,使得石油的原料屬性更加凸顯。
2、展望期內化工用油貢獻石油需求總增量的58.7%。
化工用油有較大增長空間
1、化工產品作為現代社會生活的基礎原料,下游產品應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2、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人均基礎化工原料消費水平總體較低。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化工用油將較快增長。
柴油、汽油需求漸次達峰
1、各國加大經濟刺激政策,中短期利好柴油需求,但也導致柴油需求提前釋放,后期柴油需求增速將明顯回落,預計2025年達峰。
2、疫情過后,汽油需求將較快恢復,但受出行意愿較疫情前有所減弱、替代能源發展加快等影響,預計2030年達峰。
3、短期內,航煤需求遭受嚴重沖擊,預計2023年恢復至潛在水平,之后穩步增長。
中期內世界原油生產重心西移,長期中東地區占比提升
1、2030年前,受資源基礎好、技術進步快、出口設施完善等因素影響,北美主導世界原油產量增長,貢獻世界增量的54.4%。
2、2030年后,中東低成本資源優勢凸顯,將成為原油產量增長的主要來源,2030-2050年增長1.43億噸,而同期世界原油產量降低2億噸。
3、南美原油產量增長空間較大,預計貢獻2050年前世界增量的22.9%。
2035年前亞太地區石油進口規模將持續擴大
1、2025年,亞太地區成為世界唯一石油凈進口地區,凈進口量達14.7億噸,較2015年增長33.7%。
2、長期看,亞太地區石油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2035年前石油凈進口規模持續擴大,進口來源集中在中東(占比在70%左右)。
保障長期原油供應仍需加大勘探開發力度
1、原油開采遞減特性決定了長期原油產量仍嚴重依賴新資源的勘探開發。
2、2050年世界原油產量中來自待發現油田的比重為31.7%;已建成油田原油產量下降到11.9億噸,年均下降3.2%。
3、2050年前,NGL以及油砂/超重油產量持續增長,年均增速分別達3.4%和2.7%。
點擊下載報告: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2050年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2020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