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攝像頭分類
從安裝部分來分,主要分成了前視、環視、后視、側視、內置攝像頭。

1、前視攝像頭(單目/雙目):安裝在前擋風玻璃上,視角45°左右。雙目擁有更好的測距功能,但成本較單目貴50%。功能:前車防撞預警、車道偏離預警、交通標志識別、行人碰撞預警。
2、環視攝像頭(廣角):在車四周裝配四個攝像頭進行圖像拼接以實現全景,加入算法可實現道路感知。功能:全景泊車。
3、后視攝像頭(廣角):安裝在后尾箱上,實現泊車輔助。功能:倒車影像。
4、側視攝像頭(普通視角):安裝在后視鏡下方部位。功能:盲點監測。
5、內置攝像頭(廣角):安裝在車內后視鏡處監測司機狀態。功能:疲勞提醒。
數據來源:《舜宇光學科技:光學龍頭,鏡頭+模組成長邏輯清晰》
車載攝像頭未來趨勢
未來趨勢主要從內視攝像頭、3D攝像頭、激光雷達、夜視技術、車均攝像頭數量增加等幾個方面做了觀望。

1、內視攝像頭:據第三方數據,2022年至2030年為全球車載內視攝像頭爆發期,得益于人臉識別、疲勞監視技術的成熟,智能座艙領域人機交互相關需求提升;
2、3D攝像頭:3D技術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領域為全景泊車,展望未來,3D技術的優勢將進一步在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內視攝像頭等顯現,無論是測量車輛的速度和位置,還是進行深度信息的人臉識別,3D
技術都能更好地獲取深度信息從而進行更加精確的判斷;
3、激光雷達:激光雷達在未來將成為部分廠商的選擇;激光雷達目前不是性價比高的選擇,但部分自動駕駛廠商追求的不是成本效益而是安全性;據第三方數據,2030年傳感攝像頭的市占率將在50%以上;
4、夜視技術:根據NHTS數據,夜間視線不良所造成的事故占交通事故的70%,熱成像夜視技術、主動紅外夜視技術是夜視技術中最核心的兩類;夜視實現的難點在于變焦速度要隨著車速敏捷同步,該領域目前還存在較強技術壁壘;
5、車均攝像頭數量增加:據Yole數據,全球單車平均搭載攝像頭數量將從2018年的1.7顆增至2023年3.0顆;
數據來源:《光學行業:點亮世界,看見未來》
文本由@-YANYI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電子行業:自動駕駛駛入快車道車載攝像頭迎來 量價齊升-210705(36頁).pdf
2021年自動駕駛發展前景與車載攝像頭產業鏈分析報告(35頁).pdf
【研報】電子行業智能汽車專題:智能汽車的眼睛和耳朵車載攝像頭與雷達投資機遇-210202(32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