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碳排放持續增加,全球氣候環境持續惡化,為修復已受損害的自然系統,全球提出碳減排措施。本文將梳理我國近年來重要的碳減排產業政策,以供參考。
1.2014年6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重大能源戰略思想。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建立多元供應體系;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推動能源體制革命,打通能源發展快車道;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能源安全。
2.2020年9月,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中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3.2020年10月,2020北京風能大會,年均新增風電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2025年后,中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于6000萬千瓦,到2030年至少達到8億千瓦,到2060年至少達到30億千瓦。
4.2020年12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瘧?。
5.2020年12月,氣候雄心峰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將25%左右,森林儲蓄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6.2021年1月,《關于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鼓勵能源、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制定碳達峰專項方案,推動鋼鐵、建材、有色、化工、石化、電力、煤炭等重點行業提出明確的達峰目標并制定達峰行動方案。
7.2021年1月,《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施行)》,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及相關活動進行規定,包括碳排放配額分配和清繳,碳排放權等級、交易、結算,溫室氣體排放報告與核查等。
8.2021年3月,國家電網《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十四五規劃建成7回特高壓直流,新增輸電能力5600萬千瓦。到2025年,公司經營區跨省輸電能力達到3.0億千瓦,輸送清潔能源占比達到50%。
9.2021年3月,中國《第十四五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錨定努力證券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單位國內生產總之能源消耗和二氧花壇排放分別降低 13.5%、18%。
10.2021年9月,《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 年)》,到 2025 年,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較“十三五”翻一番,達到 6200
萬千瓦以上;到 2030 年,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較“十四五”再翻一番,達到 1.2 億千瓦左右;到 2035
年,形成滿足新能源高比例大規模發展需求的,技術先進、管理優質、國際競爭力強的抽水蓄能現代化產業,培育形成一批抽水蓄能大型骨干企業。
11.2022年3月,《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
年)》,要充分發揮氫能作為可再生能源規?;咝Ю玫闹匾d體作用與其大規模、長周期儲能的優勢,促進異質能源跨地域和跨季節優化配置,推動氫能、電能和熱能系統融合,最終促進形成多元互補融合的現代能源供應體系。
12.2022年4月,中國光伏協會《中國光伏行業 2021 年回顧與 2022 年展望》,預測我國 2025/2030 光伏裝機容量達到 90-110GW
和 105-128GW。
13.2022年6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 20%左右,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 10 一頓標煤,一次能源占比超過
50%,地熱能供暖、生物質供熱、生物質燃料、太陽能熱利用等非電利用規模達到 6000 萬噸標準煤以上。

以上梳理了2022最新中國碳減排產業政策,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政策解讀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碳排放來源有哪些?定義、來源及控制要求一覽
什么是碳監測?為什么要開展碳監測?難點分析
碳普惠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發展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