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BT模式
BT模式是BT投融資建設模式的簡稱,是英文Build—Transfer即“建設—移交”的縮寫,是BOT即“建設—經營—轉讓”的一種變換形式。所謂“BT”是英文Build(建設)和Transfer(移交)的縮寫形式,“BT投融資建設模式”意即“建設—移交”模式,指政府或其授權的單位經過法定程序選擇擬建的基礎設施或公用事業項目的主辦人,并由主辦人在工程建設期內組建BT模式項目公司進行投融資和建設,在工程竣工后按約定進行工程移交并從政府或其授權的單位的支付中收回投資,BT模式更像是項目管理公司對政府部門的交鑰匙工程。

2 BT模式的特點
BT這種代建模式之所以能廣泛推行是因為其有獨特的優勢,這與其具有的特點有關,BT模式的特點可以簡單概括為適用性強,資金來源廣和能優化資源的配置。
(1)適用性強。BT模式在地方政府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公益項目的開發過程中具有很強的適應性,項目代建方在移交時不需要建成后進行經營,以便獲取相關收益,其工程款來源于政府支付的合同總價,該費用按百分比分期支付;
(2)資金來源廣。BT模式下地方政府無需提供大量資金,所需資金是非政府資金主要來自民間,由代建企業在通過融資獲得,融資的資金大部分來自銀行、金融機構或其他私有資金,可以是外資的,中外合資,或國有資金;
(3)資源優化配置。BT模式的優勢在于可以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分散風險。項目采用BT運營模式,政府、民間資本,參建企業和社會是受益方。隨著城市化建設的推進,政府基礎設施資金缺乏,基礎設施配套不足問題日益顯現,采用BT模式有效的緩解了資金不足的問題,引導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投資當中,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快速增長,保證了當地經濟建設與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了良性的循環,推進了當地的生產要素與資源的合理分配,管理風險和投資風險不在只有政府承擔,而是成為一種市場經濟下的商業投資,風險由所有投資方共同承擔,有效減小了社會的凈損失。
3 BT建設模式的運作
(1)項目的確定階段:政府對項目立項,完成項目建設書、可行性研究、籌劃報批等工作;
(2) 項目的前期準備階段:政府確定融資模式、貸款金額的時間及數量上的要求、償還資金的計劃安排等工作;
(3)項目的合同確定階段:政府確定投資方,談判商定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等工作;
(4)項目的建設階段:參與各方按BT合同要求,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5)項目的移交階段:竣工驗收合格、合同期滿,投資方有償移交給政府,政府按約定總價,按比例分期償還投資方的融資和建設費用。
以上是關于BT模式的定義及相關知識的分享,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BOT融資模式是什么意思?為什么采用BOT融資模式?
什么是PPP、BOT融資模式?ppp和bot的區別分析
明樹數據:2021年中國PPP市場年報(139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