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融資規模是全面反映金融與經濟關系,以及金融對實體部門資金支持的全口徑統計指標。下面三個皮匠報告將對社會融資規模定義、構成及統計口徑進行詳細介紹。
1、社會融資規模的定義
廣義的社會融資規模包括實體經濟內部之間的相互融通和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融資。其中,實體經濟是指除了金融機構之外的社會各經濟主體,包括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公司企業、居民個人等。金融體系是整體金融的概念,從機構看,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從市場看,包括信貸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保險市場以及中間業務市場等。
狹義的社會融資規模是在指一定時期內每月、每季或每年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全部資金總額。

2、社會融資規模構成
社會融資規模主要由四大部分共十個子項目組成:
一是金融機構表內業務,包括人民幣各項貸款和外幣各項貸款;
二是金融機構表外業務,包括委托貸款、信托貸款和未站現的銀行承兌匯票;
三是直接融資,包括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籌資和企業債券融資;
四是其他項目,包括投資性房地產、保險公司賠償、小額貸款公司和貸款公司貸款等。
具體用公式表示為:社會融資規摸=人民幣各項貸款+外幣各項貸款+委托貸款+代客理財及資金信托產品資金運用(貸款部分)+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企業債券+非金融企業股票融資+保險公司賠償+保險公司投資性房地產+其他(包括小額貸款公司貸款、貸款公司貸款等)。
3、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口徑
據相關資料,社會融資規模這一創新指標具有跨市場、跨區域、跨機構的特點,其統計口徑和指標體系符合危機后國際金融統計監測的新趨勢。該指標主要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貨幣與金融統計手冊》中的金融概覽和資金流量核算框架編制,具體統計原則如下:
居民原則
該原則規定社會融資規模的持有部門和發行部門均為居民部門。根據該原則,外商直接投資、外匯占款和外債均不計入統計范圍。但是從業融資來源的角度分析,外商直接投資、外匯占款和外僨都是進出口貿易商和跨國集團的主要融資渠道。
金融原則
根據該原則,國債發行不計入統計范圍,因為國債的發行主體是政府,屬于財政政策的范疇。但是,在城鎮化推進過程中,許多地方政府都直接或間接地通過債券市場尤其是融資平臺進行房產基建投資,國債發行額最終也會流入實體經濟部門。
合并原則
社會融資規模包括各種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通過直接融資或間接融資方式向實體經濟提供的資金支持。因此,在進行統計測算時,要將金融機構相互間的債權和債務關系進行合并處理,保證金融機構之間的債權和所有權關系相互軋差,不重復計算。但是由于實體部門投資經營的資金鏈較長,融資渠道多種多樣,指標的重復計量問題不可避免。
增量統計與計值原則
社會融資規模是增量概念,它是從信用擴張的角度來度量金融體系的資金供給量,從金融機構資產方和實體部門負債方的角度來解釋金融與經濟的關系。
考慮到該指標的可測性、可控性和穩定性,社會融資規模并沒有將民間融資、私募股權基金、FDI和外匯儲備等數據包含在內。如果從社會融資規模定義與內涵出發,在未來條件成熟時,以上數據均應考慮納入統計范圍。
以上就是對社會融資規模的定義、構成和統計口徑的詳細介紹了,你應該都清楚了吧。
更多社會融資規模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了解。
推薦閱讀
什么是并購融資?類型有哪些?影響因素一覽
什么是私募股權融資?運作流程是怎樣的?詳細流程介紹
什么是綠色融資?模式有哪些?與綠色金融的區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