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不斷扶持與資本不斷入場的推動下,我國養老服務行業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未來養老服務真的能賺錢嗎?存在哪些風險呢?本文將具體介紹。
1.養老服務行業前景
近年來,我國不斷出臺養老相關政策,為我國養老服務行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基礎。十四五規劃,更是對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中部署了9方面具體工作任務,包含擴大并完善養老服務網、營造老年友好社會環境、提升普惠型養老服務覆蓋面、促進智慧養老及人才隊伍建設等諸多方面。
除政策外,龐大的人口基數孕育了巨大的養老服務市場,三個皮匠報告在前文中提到,預計到2030年,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將突破13萬億元。

2.養老服務行業能賺錢嗎
作為未來重點扶持產業之一,我國養老服務行業賺錢是必然的,但如何賺錢才是重點,以下將梳理養老服務行業盈利模式:
(1)依托產品盈利
根據項目用地的不同性質,對于“享老”群體,采取產權出售、長期使用權轉讓、出售會員卡、預付定金等形式。對于一般的養老群體,如衣食、安全等。采取收取租金等形式,并迅速返回資金辦理企業。
(2)以價值溢價盈利
新奇的“享老”平臺,可以吸引購物、旅游、娛樂、互聯網、醫療等諸多機構,為有錢的老人定向投資提供消費平臺,為企業帶來一批可持續的財源。
(3)上市融資有利可圖
準確的項目定位會準確吸引客流群體。當“享老”群體達到一定規模,就會產生穩定的現金流?,F金流穩定,可以上市融資,將帶來“享老”項目的極大升值。
3.養老服務行業存在的風險
(1)養老服務接受程度低
現階段我國對于養老服務的宣傳力度小,人民群眾對大數據下的智慧養老模式的認知程度不高,使互聯網提供的養老服務難以推廣普及。老年人由于有不同于年輕人的文化水平、年齡、社會經驗等因素,對于大數據養老服務行業認可程度低,對于網絡養老產品存在排斥心理。由于老年人對這種養老模式缺乏基礎認知,導致其無法切實體會到信息化帶來的優勢,而更愿意選擇傳統的養老模式,增加了推進養老服務改革的難度。
(2)政府法律法規存在空白
大數據下的養老服務目前正處于初級階段,法律法規等仍有遺漏不盡完善。一方面,雖然政府的政策支持,但大多都只是建設性意見,沒有達到實際的約束效果,無法做到“立法先行”。另一方面,醫療和養老功能分離。醫養結合的效果難以發揮,難以降低老年人養老的經濟負擔和緩解醫療養老資源的緊張狀況。不健全的監督體制不僅會損害老人的個人利益而且養老服務企業的權益也會受損,長此以往,養老服務行業市場參與的積極性會大大降低。
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原居安老什么意思?是個什么理念?與居家養老有何不同?
什么是智慧養老?包含哪些內容?運作模式、產業鏈梳理
養老保險公司有哪些?中國十大養老保險公司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