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各國對外貿依存度越來越重視,它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那么,你知道哪些因素會影響國家對外貿易的依存度嗎?本文將具體梳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影響國家對外貿易的依存度的因素
1.地理因素
荷蘭的經濟學家簡·丁伯根(Jan
Tinbergen,1962)論證了地理因素對于兩國貿易水平的關系,他通過貿易引力模型對國際貿易進行分析,指出在雙邊貿易中兩國的地理位置相距越遠,兩國的貿易流量則越少,從而外貿依存度就越低,反之外貿依存度就越高。
2.勞動生產率和生活水平
以色列經濟學家布魯門塔(Blumenthal,1972)指出,一國的外貿依存度水平與該國的勞動生產率和生活水平呈正比例關系。在出口方面由于一國的生產率提高,該國的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也會提高,因此使得該國出口相應增加。而對于進口來說,一國生活水平的提高會增加該國居民的商品需求,從而派生出對于進口商品的需求而使得該國的進口增加。但通過外貿依存度的橫向國際比較,我們會發現一些中等收入國家的外貿依存度不但高于低收入國家的外貿依存度,而且也高于高收入國家的外貿依存度。這說明生活水平或者說人均收入與外貿依存度之間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而是呈現出一種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趨勢。
3.國家經濟發展階段
經濟學家霍利斯·錢納里(H.Chenery,1986)認為一國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是決定該國外貿依存度高低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他通過實證研究,按照人均收入水平將一國經濟增長分為三個階段,即初級產量生產階段、工業化階段和發達經濟階段。得出了隨著經濟發展的深入,各個國家的外貿依存度一般具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在初級產量生產階段,該國的開放程度較低,進出口貿易規模偏小,外貿依存度偏低;在工業化階段,該國需要引進大量的國外資本、技術和設備來發展本國的產業,同時需要出口大量的本國產品來平衡國際收支,外貿依存度較高;在發達經濟階段,該國已經用資本、服務貿易和技術輸出為主的貿易方式替代了貨物貿易,外貿依存度相較之前就會有明顯的下降。因此,從經濟發展階段來看,一個經濟體在經濟起步階段和邁向發達經濟階段的外貿依存度相對較高。
4.經濟規模與人口數量
美國經濟學家西蒙·庫茲涅茨(S.Kuznets,1989)在對19世紀到20世紀70年代的部分國家的外貿依存度進行比較后得出,在一定意義上外貿依存度與一國的經濟規模和人口數量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一般來說,大國的經濟規模龐大,人口數量眾多,國內的市場規模相對較大,進出口數量較小,因此外貿依存度較低;而小國卻恰好相反,有限的國內市場就要求小國必須依靠進出口來作為自身經濟增長的引擎,因此小國的外貿依存度反而較高。
5.匯率
何宜慶和鐘宇生(2014)利用 VAR
模型分析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二、三產業占GDP比重,二、三產業從業人員占從業總人口比重,進出口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等數據,得出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升值有利于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并進一步降低我國的外貿依存度的結論。
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貿易融資是什么意思?特點是什么?與供應鏈金融的區別在哪?
什么是綠色貿易壁壘?形成及特點介紹
離岸貿易是指什么?離岸貿易的類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