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我國健身行業發展歷史梳理,就目前來說我國健身行業大致可以分成五大發展階段,分別為20世紀80年代萌芽階段、20世紀90年代起步階段、2000-2010年快速成長階段、2010-2014年短期調整階段、2015年至今二次成長階段。
1、20世紀80年代萌芽階段
行業需求:隨著簡·方達健美操進入中國,健身開始在城鎮居民中普及,以器械訓練及健美操為主要項目的健身房出現,但總體而言居民的健康意識較為薄弱。
發展特征:健身俱樂部的面積多為幾百平米,健身項目選擇有限,所需投資較小,多獨立運營,尚未批量出現連鎖健身俱樂部。

2、20世紀90年代起步階段
行業需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健身意識開始增強,馬華的健身操在中國迅速流行。1995年6月我國政府也相繼推出《體育產業發展綱要》及《民健身計劃綱要》,推動國民健身運動發展。
發展特征:健身俱樂部的運營面積開始擴大,1,000平米以上的綜合性健身房出現,90年代后期浩沙、威爾士、中航時尚等連鎖健身俱樂部先行者相繼成立,開始引入國外健身房模式。但整體來看健身俱樂部管理和服務水平較為落后,經營規模有限。
3、2000-2010年快速成長階段
行業需求:經歷過北京申奧成功、非典等事件,以及健身消費習慣的培育,人們的健康意識顯著增強,體育健身需求快速在一二線城市為主的市場普及,帶動行業快速增長。
發展特征:一兆韋德、英派斯、青鳥等連鎖俱樂部紛紛成立,非連鎖健身房、酒店附屬健身房等也參與競爭,倍力、加州健身、健樂菲力斯等國際俱樂部品牌開始進入中國市場。這一時期健身俱樂部運營規模開始擴大,但同質化競爭嚴重,多采用收取會員年費模式粗放式發展。
4、2010-2014年短期調整階段
行業需求:體育消費迎來快速發展,但由于經濟增速逐步下行,消費者對健身消費更為理性,且馬拉松等其他賽事的火爆也起到了分流的作用,行業增速有所放緩進入短期調整。
發展特征:供給端傳統健身俱樂部的增長遇到一定瓶頸,重規模不重服務的弊端顯現,且租賃及人工成本不斷上漲導致部分俱樂部盈利能力下滑,俱樂部數量增速下降甚至出現負增長。
5、2015年至今二次成長階段
行業需求:在需求覺醒及政策等因素推動下,健身需求進一步向三四線城市普及,此外新型健身俱樂部的出現降低了健身準入門檻,行業增速回升。
發展特征:教練工作室、新型俱樂部及互聯網健身APP的涌現加劇了行業競爭,健身供給面臨著升級,傳統健身俱樂部也在探索優化商業模式實現長期發展。
新冠疫情背景下,傳統線下健身受阻,線上/在線健身興起。
我國健身行業發展歷史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更多行業發展歷程,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分析欄目了解。
本文由@-YANYI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民辦學校發展史,中國民辦學校發展歷程一覽
中國保健品行業發展歷程,發展史一覽
中國乳制品行業發展歷程,發展歷史一覽
美國加息歷史回顧,美國歷史加息時間表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