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東航物流上市
東航物流6月9日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當日早間開盤,該公司股價高開高走,最終封在22.71元的漲停板上,漲幅達44.01%,成交額3319.96萬元,換手率0.93%,總市值為360.5億元。歷時近5年,這家公司終于完成了從股權轉讓到增資擴股再到改制上市的“三步走”戰略。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東航物流登陸資本市場,東航集團亦成為首家實現航空客運和航空物流兩項核心主業“雙上市”的國有大型航空運輸集團。
作為一家主基地在上海的航空物流企業,東航物流脫胎于東航的貨運業務,主營業務分為航空速運、地面綜合服務以及綜合物流解決方案三大板塊,2020年營收為151.11億元,其中航空速運收入78.19億元,占比超過半數。招股書顯示,東航物流此次IPO的發行規模為1.588億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10%,中金公司擔任保薦機構,發行最終定價為15.77億元/股,募資25.04億元,將用于浦東綜合航空物流中心建設項目、全網貨站升級改造項目、備用發動機購置項目以及信息化升級及研發平臺建設項目。由此,物流板塊從東航集團剝離,東航集團持股比例降至45%,東航物流增資擴股引入45%非國有資本和10%核心員工持股,完成股權多元化改革,東航集團成為央企混改中首家放棄絕對控股權的國有企業。在2018年底完成股份制改革后,2019年6月,東航物流正式向證監會提交上市申請,2021年3月11日通過證監會發審會審核,5月7日獲得證監會核準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批復。

2、東航物流上市對航空貨運的影響
東航物流推進混改以來,快遞快運、倉儲物流、財務資本等領域的引入,不僅成為支撐公司戰略實現落地的投資人,而且能夠為東航物流進行賦能。
2017年6月,東航集團與聯想控股、普洛斯、德邦物流、綠地金融投資控股集團等四家投資者簽署了增資協議,例如其中的普洛斯獲得了10%的股權,那么這些公司與東航集團共同持股,為的就是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據普洛斯方面的報道,不僅在物流基礎設施方面支持東航物流的業務發展,還充分發揮其生態體系的協同效應,為東航物流在戰略營銷、客戶拓展和高效運營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幫助。多方領域的助力,激發了各類生產要素的活力,除了促進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還有利于推進航空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根據資料顯示,2016至2020年,東航物流營業收入由58.37億增長至151.1億,營業收入年均增長26.84%;利潤總額由4.85億增長至36.38億,利潤總額年均增長65.48%;資產負債率由85.88%下降至37.39%,凈資產增長6.72倍。這些數據說明了東航物流的營業收入在不斷增加,一舉扭轉了航空貨運“十年九虧”的被動局面,所以多方領域為其賦能,讓東航物流煥發了新的生機。
在資深民航專家、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綦琦看來,東航物流成功IPO,不僅將為東航集團提供繼中國東航之后又一家登錄A股主板的融資平臺,此外還對接下來的中航集團及南航集團的貨運板塊混改具有重要的路徑參考和借鑒意義。三大航貨運混改方案的共性與不同之處,相同之處是三大航空公司的貨運收入占比均不超過10%,存在感較低,且它們的混改過程中都從產業開始進行梳理,從物流領域對資產進行整合,成立專門的物流貨運公司整合資源,更好地發展貨運領域。此外,三大航空貨運公司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增資擴股+員工持股”的模式進行混改。不同的是三家公司的員工持股比例分別在3%—10%之間。從混改后股權結構來看,三家航空貨運公司均保持國有資本控股的地位。不同的是,國貨航及東航物流混改釋放比例較多,混改后國有資本持股比例在45%,保持相對控股地位。南航物流混改后,國有資本持股比例在50.5%,保持了絕對控股地位。、
從2020年開始,由于新冠疫情的暴發,客運航班銳減,從而也減少了腹艙帶貨的運力,而全球抗疫物資和各種貨運需求的激增,使擁有全貨機的貨運航空公司賺得盆滿缽滿。東航物流披露的招股意向書就顯示,公司在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51.11億元,同比增長33.77%;歸母凈利潤23.69億元,同比增長200.70%;扣非歸母凈利潤為22.91億元,同比增長211.23%。進入2021年,航空貨運的好光景仍在持續。東航物流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21年1—3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5.16億元萬元,歸母凈利潤6.79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6.72億元。東航物流同時預計,2021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14.2-17.4億元,較2020年同期仍將正增長。不過,東航物流也指出,隨著未來疫情的逐漸消退,國內外航空貨運市場的供給和需求預計將逐步恢復至正常水平。
文本由@栗栗-皆辛苦 整理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東航物流發展歷程如何?怎么定義東航物流?
東航物流混改會成為下一個順豐?東航物流正式登錄A股,成為混改第一股!
【公司研究】東航物流-航空貨運第一股東航物流啟程-210608(42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