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集團,Group of Seven,簡稱G7,成員國有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意大利、加拿大。
七國集團誕生過程
20世紀7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西方國家經濟遭受重創,在法國的倡議下,1975年11月,美、英、德、法、日、意六大工業強國成立了六國集團。
1976年,加拿大加入六國集團,七國集團正式誕生。
七國集團--八國集團
1997年,俄羅斯的加入七國集團,八國集團(Group-8,G8)就此誕生。
七國集團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后,國際金融體系最主要的治理機制,它反映了20世紀70年代美國霸權地位衰落后,發達國家用一種相互協調形式的“軟制度”來替代布雷頓森林體系時代的“硬制度”,以管理國際金融體系。
七國集團出現的原因
(1)經濟危機的沉重打擊使各國自顧不暇,不是通過相互進行協調而是向他國轉嫁危機,掀起殘酷的貿易戰。資本主義世界所面,臨的經濟危機己經到了十分嚴重的程度,這種危機的深刻后果不是經濟性的,而是人,們對資本主義世界已經失去信必。經濟危機爆發,美國經濟下行壓力増大,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公共產品的能力下難以繼續維持布雷頓森林體系。在這種,背景下,加強資本主義各國的協調跟合作才是走出危機的良方。而目前的現有的國際,機構不足以有效應對危機,因此,必須尋求新的方式。
(2)20世紀70年代初爆發石油危機,石油生產國的強制性措施使發展上資源依賴型的發法國家深感威脅,認識到共同召開會議對抗石油生產國的必要性。
(3)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相對放緩,增長乏力。與此同時,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性態勢加劇,西歐和日本經濟迅速恢復并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在戰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是由美國主導的國際經濟秩序,但是隨著美國霸權的相對衰落,美國無力承擔維持世界經濟秩序的重任。20世紀70年代初,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元貶值,浮動匯率制代替了固定匯率制,布雷頓森林體系宣告瓦解。
G7作用
G7成立的主要功能是進行國際經濟協調,隨后更擴大到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協調。G7的成立促進了西方大國之間的團結,在國際格局中的優勢地位得以穩固,同時加深了發展中國家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對立。冷戰時期成立的G7—定程度上存在遏制前蘇聯的潛在目的,極力在世界推廣和宣傳西方主流價值理念。G7的角色定位在冷戰后發生重大的轉變,由經濟協調和對抗蘇聯轉變為政治、軍事、安全等,并且擴大到世界政治經濟熱點、難點等全球治理的領域,核裁軍、東西方關系和人權等問題都在其研究范圍之內。
G7組織結構
四級結構
第一級:領導人會晤,屬于G7里面最高級別的會議。
第二級:部長會議。
第三級:私人代表會議,為領導人峰會做籌備工作,參加峰會期間的會議,達成并執行相應的協議。
第四級:任務小組、專家組和工作組,人員眾多。與其他正式建立在政府間國際條約基礎上、擁有常設秘書處的國際組織不同,G7—直保持了非正式和無官僚機構的特征。
G7性質
G7一直有“發達國家俱樂部”、“富國俱樂部”、“西方大國俱樂部”之稱,G7根本上是維護發達國家的利益。G7是西方大國合作共同管理世界的一種平臺和機制。
GDP總量占全球比重
1976年,七國集團成立,GDP總量為4.01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總量的62.26%。
據最新數據,2020年,七國集團的GDP總量為38.64萬億美元,占世界GDP的45%左右。
以上就是對七國集團G7的詳細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了解。
本文由@-YANYI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g20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國家組成?國家名單一覽
印太經濟框架是什么?成員國有哪些?對中國影響有多大?
RCEP指的是什么?15個成員國都有哪些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