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鄉土建筑材料
鄉土建筑是傳統村落的村民邀請本地工匠們根據傳統的文化觀念和自然環境,再結合當地的建筑材料和傳統的工匠技藝來進行修建的建筑物。鄉土建筑與周邊的生態環境、經濟、文化等相互關聯,滿足當地人們的生活需求和符合本土的傳統民間審美。而鄉土建筑材料就是指能真的反映建筑所在地
域的氣候,地質,地貌等自然環境特征的材料。

2.鄉土建筑材料的類型
鄉土材料為鄉土建筑的表達載體,是人對建筑最為直接的感受媒介。人類使用土、木、磚、石等材料對簡單的庇護場所進行搭建的行為可以一直追溯到人類文明誕生之初,以這些材料作為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的歷史感、時代性和象征性意義。建筑材料為取材便利且易于加工的天然特性,成為了先民筑建房屋的主要取材途徑。以鄉土材料為主的建筑材料可分為:生土材料、木質材料、磚材、石材、植物及作物秸稈材料等五大類。
(1)生土材料是指將生土中摻加植物纖維、稻殼灰和石膏等副產品,經過反復揉、壓而成的建筑材料;
(2)木質材料是指一切能夠提供木質部成分或植物纖維以供利用的天然物質,涵蓋木材、竹材、藤材、各類作物秸稈等。
(3)磚材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我國自古有“秦磚漢瓦”之說。對于磚材料的概念可以做如下解釋:“以制磚勃土為原料,進行制備,塑性成型,干燥、焙燒,適合建筑墻體、地面砌筑、覆蓋、敷設、裝飾等建筑功能的墻體、地面材料?!?/p>
(4)石材是指從天然巖體中開采出來并經過加工而成的塊狀、條狀或板形飾材的總稱。石材分為天然石材與人造石材。天然石材為人類從天然巖體中開采出來的塊狀荒料,經鋸切、磨光等加工程序制成塊狀或板狀材料。天然石材根據生成條件,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①巖漿巖,即火成巖,如花崗巖、正長巖、玄武巖、輝綠巖等;
②沉積巖,即水成巖,如砂巖、頁巖、石灰巖、石膏等;
③變質巖,如大理石、片麻巖、石英巖等。北方現代鋪裝景觀技術利用天然石料,主要采用板材和拳石兩種料型。其中,石料板材根據材質可分為大理石板材、花崗石板材、板石、砂巖和碎石等,根據制品類型可分為規則板材和碎拼板材等。
3.鄉土建筑材料的特點
鄉土材料由于取材于自然,因此具有極佳的天然生態性能,而且其在廢棄后一般能夠自行降解,回歸于大自然。以鄉土材料作為建筑材料,本身便擁有著易取材、選材范圍廣、取材經濟、適應性強、施工技術低、具有無毒無害、易分解、可循環或者部分循環利用等先天優勢。一方面來說,在建筑建造的過程中以鄉土材料作為主要的營建材料,可以有效的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優化對環境的保護程度,有效的降低施工現場廢棄物、污染物的產生與排放;另一方面,鄉土材料就地取材、就地建造的運用方式,可以節省材料的運輸成本,為建筑的營建節省一定的開銷。
以上梳理了鄉土建筑材料的定義、類型及特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建筑材料行業:品牌建材底部夯實;新材料板塊景氣延續-211226(24頁).pdf
2021年建筑材料行業各領域發展現狀與未來前景分析報告.pdf
匯豐銀行(HSBC):2022年全球建筑材料行業分析報告(英文版)(94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