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系統的應用能提高農作物產量,減少勞動成本,帶來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的良好效益。近年來,隨著對溫室監控方面的研究和應用不斷深入,我國溫室監控領域的技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出現了現代化信息技術加持下的智能溫室。那么,什么是智能溫室?與傳統溫室的區別在哪?本文將具體介紹。

1.智能溫室
智能溫室也稱作自動化溫室,是指配備了由計算機控制的可移動天窗、遮陽系統、保溫、濕窗簾/風扇降溫系統、噴滴灌系統或滴灌系統、移動苗床等自動化設施,基于農業溫室環境的高科技“智能”溫室。智能溫室的控制一般由信號采集系統、中心計算機、控制系統三大部分組成。
2.智能溫室系統介紹
(1)信息采集
由無線空氣溫濕度傳感器,無線土壤溫濕度傳感器,無線光照傳感器,無線二氧化碳傳感器,無線土壤ph值傳感器,無線土壤ec傳感器自由組合,用于實時監測溫室內環境數據。
(2)數據處理
具備數據整合、集成管理、成果發布、數據更新、數據應用等全流程管理能力和多維在線互聯、動態集成展示、智能分析挖掘、個性應用制定的全方位服務能力,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多層次、多維度、多種類、多時態的服務。
(3)控制系統
通過數據采集器傳輸的數據,軟件平臺自動監測環境數據的變化,根據環境數據的變化,自動控制溫室內風機,水簾,內遮陽,外遮陽,水肥一體機,頂開窗,側開窗,實現自動化控制。
3.智能溫室與傳統溫室的區別
(1)節本增效
智能溫室自動化設定,大大降低了人力勞動成本,提高了勞動效率。智能溫室大都屬于長期使用,經濟效益越來越好
(2)科學調控減少損失
通過傳感器的實時監測,管理者可以根據環境的變化進行監管,保證溫室環境恒定,避免以往人體感知不準確而造成的損失。
(3)提升產量和品質
物聯網和監控技術的應用不但可以實時監測溫室環境的變化,還可以根據植物的需求提供合適的養料,光照,溫濕度,真正的營造最適宜種植物的生長環境,提高產量和品質。
(4)水肥一體化技術
水肥一體化灌溉技術是目前最先進的灌溉技術之一,將水與肥料按照種植物需要的比例進行調配,杜絕了以往農藥殘留,大水漫灌的情況,保證種植物健康成長,節本增效,科學生產。
以上梳理了智能溫室的定義、系統及其與傳統溫室的區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智慧農業是什么?為什么要發展智慧農業?怎樣發展?
智慧農業上市公司有哪些?相關政策一覽
農業農村部:2019-2028中國農業展望報告(35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