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業信用
企業信用是指企業生產、經營、交換和各種商業往來、合作中履行承諾條件的兌現情況。
企業信用有狹義和廣義兩種定義:狹義上的企業信用僅指在企業間因賒銷而產生的信用關系中,一個企業法人授予另一個企業法人的信用,本質是賣方企業對買方企業的短期融資;廣義上的企業信用是企業在資本運營、資金籌集及商品生產、流通和銷售環節中所進行的信用活動。
(1)投資人信用投資人信用是股東對企業進行出資及后續投入的信用活動,它奠定了企業經營能力和責任能力,以及對公司債權人利益的基本保障能力。投資人信用是企業其他各種信用的基礎。
(2)銀行信用銀行信用是指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以貨幣形式,通過存貸款等業務提供的借貸等信用活動。在企業信用中,銀行信用和商業信用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

2.企業信用的作用
(1)增加企業(單位)面對消費者、政府以及其他企業之間相對立的信任感。
(2)幫助企業(單位)規范化誠信管理,完善信用體系。
(3)對于塑造企業(單位)信用形象、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競爭能力、創造良好的競爭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4)提升企業(單位)的知名度、美譽度、競爭力,促使社會信用制度建設
(5)是企業(單位)綜合競爭力的證明。信用狀況是衡量企業履約能力、投標信譽的重要因素,通過信用評級可為企業綜合競爭力提供最有力的證明。
(6)更大程度上的符合當地法規要求,是企業(單位)降低籌資成本的重要段。
(7)利用非價格因素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是強化企業管理和防范風險的必要手段。
(8)提高企業(單位)的可信度,減少市場開拓難度,防范市場風險,積累信用資產,減少市場開拓難度。
(9)是企業(單位)融資擔保,銀行信貸,招商引資,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市場的“通行證”。
(10)對于參加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的企業(單位)可以起到加分加點的作用。
(11)是企業(單位)的一項重要無形資產,它能吸引有關方面合作伙伴大膽放心與之合作,這對企業發展開拓了廣闊的道路。
(12)是企業(單位)在市場活動中有了一份有效的信用“身份證”。在市場經濟中各個企業(單位)都是獨立自主的經營者,要簽訂購銷合同、參加招投標、申請資質、爭取政府采購等等都需要有一個有效的信用“身份證”,才能取得對方的信任。
以上梳理了企業信用的定義、作用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什么是企業文化?如何建設企業文化?
未來企業辦公模式是怎樣的?企業辦公模式趨勢分析
什么是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及征稅對象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