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美瞳行業發展歷程
隱形眼鏡與傳統帶鏡框不同,它是一種具有矯正視力功能并且能直接配戴進眼球角膜上的鏡片。而美瞳是隱形眼鏡的一種,是一種可改變瞳孔顏色、放大瞳孔尺寸的鏡片,也被稱為彩色隱形眼鏡。我國美瞳行業起始于上世紀70年代,截止至今,大致經歷了下述重大事件:
(1)1970-1999
20世紀70年代,國內自主研發第一副軟性隱形眼鏡;90年代,博士倫、強生等外資品牌陸續進入國內市場。
(2)2000-2005
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監管,隱形眼鏡行業進入理性發展階段;2004年,強生率先在隱形眼鏡外圈添加了色素層,“美瞳”產品因此誕生。
(3)2006-2010
美瞳逐漸流行開來,國內美瞳行業初步發展;市場尚未規范,充斥著大量“三無”美瞳產品。
(4)2011-2013
2012年,政府大力整頓美瞳市場。未取得相應生產、經營資質證書的企業不得經營美瞳產品。
(5)2014-2017
渠道不明美瞳逐漸退出市場,行業不斷規范化,并于2015年,中國開放線上正規渠道銷售;購買美瞳提升顏值的消費者不斷增多,行業快速發展。
(6)2018-2021
美瞳行業市場潛力巨大,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部分美瞳品牌企業(如:4iNLOOK、MOODY等)已完成多輪融資。
(7)2022至今
國家藥監局《關于深入開展藥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的方案》國家藥監局決定自2022年9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為期3個月的規范裝飾性彩色隱形眼鏡生產經營行為專項整治行動。

2.美瞳行業產業鏈
美瞳行業產業鏈上游是美瞳原材料供應,主要包括普通材料、非離子材料和硅水凝膠材料等,以進口為主。
產業鏈中游是美瞳制造商,目前國內彩瞳品牌商的大多數產品采用的仍是代工生產模式:品牌自主研發花紋樣式,生產交由代工廠完成,美瞳產品的差異化主要來自于設計端。而國內市場中,彩瞳的制造供應商主要以臺灣的精華光學和晶碩光學為主。
產業鏈下游是品牌營銷商與消費者。

3.美瞳行業市場規模及預測
近年來,隨著美瞳行業線上銷售渠道打開、年輕消費者對美瞳的喜愛等因素,我國美瞳行業市場迎來快速發展階段,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艾媒數據顯示,2016-2021年,我國美瞳市場規模從42億元增長至28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46%;預期2022年受疫情影響,物流停滯影響發貨、線下渠道銷售停擺,行業規模將下滑至200億元。然而,隨著疫情防控態勢的放松以及消費者觀念轉變,美瞳行業消費主力群體將不斷擴容,行業向上發展的大趨勢不變,預計到2025年,美瞳市場規模整體可以達到470億元。

4.行業滲透率及增長空間
國內美瞳市場滲透率較低,提升空間大。國內近視率居高不下,但由于近視人群中選擇佩戴隱形眼鏡的人數較少,僅占近視人群的8.00%,美瞳滲透率占近視人口比例僅為4.52%。而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美瞳滲透率占近視人口比例分別為20.17%、2.93%和19.70%;未來,我國美瞳市場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

5.美瞳行業競爭格局
國內美瞳零售市場集中度較低,競爭格局較為分散。根據用戶說數據,2020年市場份額國內第一的海昌,市占率為8.55%,其余品牌Acuvue/安視優(強生旗下隱形眼鏡品牌)、可啦啦、Horien/海儷恩及博士倫的市場占有率差距較小,分布在5%至6%之間。

以上梳理了我國美瞳行業發展歷程及現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分析欄目。
推薦閱讀:
天貓健康:2022國貨彩瞳美妝化消費趨勢洞察報告(37頁).pdf
醫療器械行業:美瞳行業兼具消費和醫療屬性市場發展迅速-221008(16頁).pdf
天貓健康:2022中國彩瞳行業指南-守護眼健康(20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