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各行業之間的聯系不斷加強,傳統供應鏈已無法滿足當下企業發展的需要,而供應鏈協同作為一種更高效的供應鏈管理方式,引發關注。那么,供應鏈協同到底是什么呢?本文將介紹其具體定義及成功案例,以供參考。
1.供應鏈協同
供應鏈協同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美國一家超級市場希望不用每次經過訂貨的手續就能達到自動補貨的要求,Proctor & Gamble
經理經過籌劃,通過把兩家公司的計算機連接起來,做出了一個自動補貨的芻型系統,并將其在實踐中進行試用,最終實踐結果良好。但當時供應鏈協同概念還未形成,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供應鏈協同的概念才被正式提出,即各企業為提高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實現共同目標而進行的協同活動。
此后,無論是學者還是實踐者都強烈推薦供應鏈協同。關于供應鏈協同的定義也層出不窮??傮w來說,學者們分別從流程角度和關系角度給以了界定。流程觀點認為供應鏈協同是一種供應鏈合作企業實現共同目標的業務流程,強調業務規劃、跨功能流程整合、供應鏈協調、供應鏈目標設定、戰略聯盟開發、信息共享參數設定、自生產與外包選擇等方面的重要性。關系觀點認為,供應鏈協同是一種親密的、長期的伙伴關系,供應鏈成員企業共同努力、共享信息和資源、共擔風險,以實現共同目標。
Bowersox et al.認為供應鏈協同是企業自發整合人力、財務或技術資源以創造更佳的業務模式。
Ellram andHendrick 認為伙伴關系是一種給予長期承諾的長遠的關系,伙伴間共享信息和收益、共擔風險。
Fawcett et
al.(2008)指出,協同的目標是讓各方合作,共同設計和實施更佳措施來解決問題,創造客戶期望的價值,且協同不僅僅是有效管理交易,更是通過關系管理提高創造力和持續改進能力。
相關研究發現,成功的供應鏈協同流程有助于企業間長期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這說明協同活動的最終結果是長期伙伴關系的確立、加強和鞏固,而伙伴關系的建立進一步促進了供應鏈協同相關流程的有效運行。因此,伙伴關系在供應鏈協同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供應鏈協同包括什么
供應鏈協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組織層協同、業務流程協同、信息層協同。組織層協同需要更加明確分工和責任;業務流層協同,則是要打破企業界限,進行流程的整合重組;信息層協同,要求供應鏈成員實時進行信息共享和交流。
3.供應鏈協同案例
以下將具體介紹寶信軟件實施的寶鋼股份供應鏈協同制造案例。
(1)企業痛點
產業鏈信息不對稱,導致廠內制造與廠外渠道在協同上存在諸多盲區;訂單以按月交付為主,供應鏈周期長、抗風險能力弱,渠道庫存超高;管理系統多,數據未打通;前后工序的缺陷信息不通,不利于工序協同,導致切損率高。數據分散,質量工程師工作效率低。
(2)傳統解決方案
寶鋼股份汽車板產品由用戶自行訂貨,或由地區公司根據渠道庫存及用戶生產技術,預測N+2月訂貨需求后按月向總部訂貨。
數據采集頻率低,缺少高效的數據分析工具。
(3)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按需定制:構建數據通道,與多家下游汽車企業進行系統數據的互聯互通,基于平臺實現客戶生產計劃自動接收與管理、需求轉換與訂單管理、供應鏈庫存管理、物流方案管理、預測指標分析管理、實現以用戶需求拉動組織生產的模式。
數據可視化:構建大數據平臺,采用邊緣計算、異構網絡對車間信息進行全面采集處理、數據可視,通過對生產過程、工藝指標的實施路徑,全線減少操作人員。
建模輔助決策:基于仿真系統和數據分析工具,開展能耗分析、故障分析、異常排查、工藝優化、預測生產等輔助決策。
(4)成效
供應鏈周期平均縮短10%、渠道庫存整體下降25%、廢次率降低20%、質量異議下降30%。

以上詳細介紹了供應鏈協同的定義、內容及具體案例,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行業知識,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行業知識欄目。
本文由@2200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什么是綠色供應鏈金融?模式有哪些?
供應鏈管理是什么?特點有哪些?構成要素有哪些?
什么是綠色供應鏈?特征是?綠色供應鏈管理內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