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產品是建立在碳排放權交易的基礎上,服務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或者增加碳匯能力的商業活動,以碳配額和碳信用等碳排放權益為媒介或標的的資金融通活動載體。
據證監會《碳金融產品》行業標準,碳金融產品主要分成了碳市場融資工具、碳市場交易工具、碳市場支持工具三大種類。
碳市場融資工具有:碳債券、碳資產抵質押融資、碳資產回購、碳資產托管;
碳市場交易工具有:碳遠期、碳期貨、碳期權、碳掉期、碳借貸;
碳市場支持工具有:碳指數、碳保險、碳基金;
下面是以上碳金融產品的定義
碳債券:發行人為籌集低碳項目資金向投資者發行并承諾按時還本付息,同時將低碳項目產生的碳信用收入與債券利率水平掛鉤的有價證券。
碳資產抵質押融資:碳資產的持有者(即借方)將其擁有的碳資產作為質物/抵押物,向資金提供方(即貸方)進行抵質押以獲得貸款,到期再通過還本付息解押的融資合約。
碳資產回購:碳資產的持有者(即借方)向資金提供機構(即貸方)出售碳資產,并約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照約定價格購回所售碳資產以獲得短期資金融通的合約。
碳資產托管:碳資產管理機構(托管人)與碳資產持有主體(委托人)約定相應碳資產委托管理、收益分成等權利義務的合約。
碳遠期:交易雙方約定未來某一時刻以確定的價格買入或者賣出相應的以碳配額或碳信用為標的的遠期合約。
碳期貨:期貨交易場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的碳配額或碳信用的標準化合約。
碳期權:期貨交易場所統一制定的、規定買方有權在將來某一時間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者賣出碳配額或碳信用(包括碳期貨合約)的標準化合約。
碳掉期:交易雙方以碳資產為標的,在未來的一定時期內交換現金流或現金流與碳資產的合約。
碳借貸:交易雙方達成一致協議,其中一方(貸方)同意向另一方(借方)借出碳資產,借方可以擔保品附加借貸費作為交換。(注:碳資產的所有權不發生轉移。目前常見的有碳配額借貸,也稱借碳)
碳指數:反映整體碳市場或某類碳資產的價格變動及走勢而編制的統計數據。(注:碳指數既是碳市場重要的觀察指標,也是開發指數型碳排放權交易產品的基礎,基于碳指數開發的碳基金產品,列入指數范疇)。
碳保險:為降低碳資產開發或交易過程中的違約風險而開發的保險產品。(注:目前主要包括碳交付保險、碳信用價格保險、碳資產融資擔保等)。
碳基金:依法可投資碳資產的各類資產管理產品。

推薦閱讀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科技賦能零售金融碳中和發展報告(2022)(58頁).pdf》
《北京環境交易所:中國碳金融市場研究(76頁).pdf》
《非銀行金融行業:碳金融衍生品的意義和發展條件-161019(16頁).pdf》
本文由@-YANYI 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