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熱資源
按照原地質礦產部頒發的標準DZ40-85《地熱資源評價方法》中關于地熱資源的定義:指在當前的技術經濟條件下可以開發利用的地下巖石和水中的熱能,也包括在未來條件下具有潛在的價值的熱能。

2.地熱資源的分類
(一)按熱儲層巖石中的儲集空間可將地熱資源分為以下三類
(1)孔隙型地熱資源;
(2)裂縫型地熱資源;
(3)喀斯特裂縫型地熱資源。
(二)按地熱資源的地質構造成因將地熱資源分為兩個大類,五個亞類;這兩個大類為沉積盆地型地熱資源和隆起山脈型地熱資源,沉積盆地型地熱資源又被劃分為地塹盆地和坳陷隆起兩個亞類,隆起山脈型地熱資源被進一步劃為火山型、非火山型和深循環型三個亞類。
(三)儲層地熱資源的系統中的熱液或者熱量的傳遞方式不同,分別有傳導型和對流型,所以地熱資源又可分為熱液傳導型和熱液對流型兩種類型。
(四)按地熱資源的關鍵衡量要素——溫度來進行分類的結果為:
(1)高溫地熱資源(T≥150℃);
(2)中等溫度地熱資源(90
(3)低溫地熱資源(T<90℃)。
3.地熱資源應用前景
在世界上80多個直接利用地熱的國家中,中國直接利用熱地裝置采熱的能力已經位居全球第一。鑒于西藏自治區居全國之首的地熱資源,西藏有著開發利用地熱的廣闊前景。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以來,由于能源短缺,地熱能作為一種具有廣闊開發前景的新能源日益受到關注。地熱能除了用于發電之外,更為大量地直接用于采暖、制冷、醫療洗浴和各種形式的工農業用熱,以及水產養殖等。
與地熱發電相比,地熱能的直接利用有三大優點:
一是熱能利用效率高達50%-70%,比傳統地熱發電5%-20的熱能利用效率高出很多;
二是開發時間短得多,且投資也遠比地熱發電少;
三是地熱直接利用,既可利用高溫地熱資源也可利用中低溫地熱資源,因之應用范圍遠比地熱發電廣泛。當然,地熱能直接利用也受到熱水分布區域的限制,因為地熱蒸汽與熱水難以遠距離輸送。
總的來說,地熱的開發利用,拓展了地熱的開發前景,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加強地熱發電,進一步提高了我國清潔能源的利用,節約能源利用,且保護環境的建設發展。
以上梳理了地熱資源的定義及分類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知識欄目。
推薦閱讀: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2021年聯合國地熱能框架分類報告(英文版)(40頁).pdf
貴州省地熱能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45頁).pdf
大西洋理事會:地熱能對美國脫碳的價值(英文版)(28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