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發布了《人工智能時代工作的未來》。
自動化、人工智能(AI)和其他技術的日益普及表明,人類在經濟中的作用將急劇萎縮,在這一過程中,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崗位將被抹去。盡管新技術將淘汰一些職業,但新技術將提高人類的工作質量,使他們能夠專注于更具戰略性、創造價值和個人回報的任務。
研究發現,到2030年,美國勞動力缺口可能達到0.9%至4.4%,德國也將出現0.5%至4.1%的缺口。盡管在基線情景下,澳大利亞的勞動力短缺將高達3.7%,但如果GDP增長存在更嚴重的影響,澳大利亞的勞動力過剩將高達4.0%。研究還表明,自動化將減少非技術工作和白領職位的數量。
近距離觀察三個市場
以工作家庭組的形式將勞動力的資格考慮在內,會產生更為詳細的情況。
1.美國。在中端情景下,計算機和數學等關鍵職業的人才短缺將從2020年的57.1萬人飆升至2030年的610萬人。
建筑和工程工人的短缺也將急劇增加,從2020年的6萬人增加到2030年的130萬人。因此,盡管美國的勞動力總供給預計將增加,但美國在關鍵領域仍將面臨嚴重赤字。
事實上,所有缺額的職業家庭群體之和為1760萬。在美國,科技和自動化也將導致人們失業,特別是在辦公室和行政支持部門,那里的剩余勞動力將從2020年的140萬人增加到2030年的300萬人。
2030年美國的短缺和過剩

2.德國。預計到2030年,德國的計算機和數學人才缺口將達到110萬。
受影響最嚴重的職業家庭群體是教育指導和圖書館職業(346000人)以及衛生保健從業人員和技術職業(254000人)。
德國人才的總體短缺并不排除勞動力過剩,例如,生產職業預計將從2020年的764000人增加到2030年的801000人。這說明從生產線中重復性任務的工作轉向編程和生產技術的主要工作,因此需要大量的再技能。
到2030年德國的短缺和過剩

3.澳大利亞。盡管總體勞動力供應看起來沒有那么緊張,但澳大利亞在填補某些部門的工作崗位方面將遇到困難。到目前為止,最大的缺口再次出現在計算機和數學領域,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至333000人(見圖)。緊隨其后的三個職業家庭是管理層;保健從業人員和技術支持;以及商業和金融業務。
然而,技術將加劇澳大利亞某些部門的勞動力過剩。例如,在生產方面,順差將保持高位,到2030年將小幅上升至11.8萬。
隨著科技接管了重復的任務,辦公室和行政部門的盈余預計將從2020年的16.1萬上升到2030年的18萬。盡管如此,所有有盈余的工作家庭群體的總和是60萬,而所有有短缺的工作家庭群體的總和是累積的100萬個工作。將短缺和盈余這兩個累積數字結合起來,得出勞動力凈失衡。
2030年澳大利亞的短缺和過剩

文本由@云閑 原創發布于三個皮匠報告網站,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數據來源:《波士頓咨詢公司(BCG):人工智能時代工作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