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光模組是什么
背光模組又稱背光源,它是液晶顯示器(LCD)的光學引擎,是液晶顯示器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液晶顯示屬于被動發光顯示技術,其需要依靠背光模組將LED點光源或者CCFL線光源轉化成均勻分布的面光源來為液晶面板提供亮度,使其圖文信息能為人眼所見,所以其顯示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為其提供光照的背光模組所影響。

2.背光模組的組成部件
背光模組一般由黑白膠、增光片、擴散片等組成。
(1)黑白膠: 黑白雙面膠主要應用于背光源上,起固定、遮光作用(遮掉邊光和燈位的光),也叫遮光片、黑白膜,簡稱黑白膠。
除黑白膠外,還有黑黑膠(雙面為黑色),主要作用仍然是固定;遮光黑銀膠(單面黑色,單面銀色),除遮光外,銀色面有反射作用。相對來說,黑白膠是市場的主流產品。
(2)增光片:
光自擴散板射出后指向性較差,因此必須利用棱鏡片來修正光的方向,其原理是由光的折射與反射來達到凝聚光線、提高正面輝度的目的,以增加光線自擴散板射出后的使用效益,能使整體的背光模組的揮度提高60%-100%以上。
(3)擴散片:擴散片的功能是提供液晶顯示器一個均勻的面光源。制作方式是在PET基材上涂布擴散層(透明樹脂混合光擴散材料制成)以PC為基材,利用滾軸熱壓形成凹凸粗糙面。
3.背光模組的分類
一般而言,背光模組可分為前光式(Front light )與背光式(Back
light)兩種,而背光式可依其規模的要求,以燈管的位置分類,可發展出下列三種:
(1)側光式(Edge lighting)
發光源為擺在側邊之單支光源,導光板采射出成型無印刷式設計,一般常用于18寸以下中小尺寸的背光模組,其側邊入射的光源設計,擁有輕量、薄型、窄框化、低耗電的特色,亦為手機、個人數位助理(PDA)
、筆記型電腦的光源,目前亦有大尺寸背光模組采用側光式結構。
(2)直下型(Bottom lighting)
超大尺寸的背光模組,側光式結構已經無法在重量、消費電力及亮度上占有優勢,因此不含導光板且光源放置于正下方的直下型結構便被發展出來。光源由自發性光源(例如燈管、發光二極體等)射出藉由反射板反射后,向上經擴散板均勻分散后于正面射出,因安置空間變大,燈管可依TFT面板大小使用
2至多之燈管,但同時也增加了模組的厚度、重量、耗電量、其優點為高輝度、良好的出光視角、光利用效率高、結構簡易化等,因而適用于對可攜性及空間要求較不挑剔的LCD
monitor與LCD TV ,其高消費電力(使用冷陰極管),均一性不佳及造成LCD發熱等問題仍需要求改善。
(3)中空型
隨著影像要求的尺吋增加,LCD也朝更大尺寸的方向發展,現在這類超大型的LCD被拿來當作監視器及璧掛式電視,不僅要求大畫面、高亮度及輕量化,在電器上亦要求高功率下的低熱效應,近年來發展的中空型結構的背光模組,使用熱陰極管作為發光源。此結構以空氣作為光源傳遞的媒介,光源向下被稜鏡片與反射板對方向調整及反射后,一部分向上穿過導光板并出射于表面,另一部分因全反射再度進入中空腔直到經折反射作用后穿過導光板出射,而向上的光源或直接進入導光板出射,或經一連串反射作用再出射:導光板的形狀為楔型結構,目的在求均一化的效果。
以上就是有關于背光模組的定義、組成部件及分類的全部介紹,如果還想了解更多顯示產業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網站。
推薦閱讀
什么是lcd顯示屏?工作原理是怎樣的?市場規模有多大?
什么是激光顯示?有哪些優點?
《頭豹研究院:2021年中國背光模組行業概覽(31頁).pdf》
《2021年全球LCD產能應用與未來展望分析報告(14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