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車身感知傳感器產業鏈
車身感知傳感器是汽車傳感器的一大類型,它能感知對汽車自身信息并以此為基礎做出相應決策,包括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速度傳感器、流量傳感器和位置傳感器等。車身感知傳感器產業鏈分為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封裝測試、系統應用四個環節。上游主要是設計、原材料與設備,中游是制造與封測,下游是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系統應用的終端產品。

2.車身感知傳感器制造企業
身感知傳感器生產制造有IDM和Fabless兩種模式,國際大以IDM為注。其中,樓氏電子、HP、佳能是Fabless模式制造商龍頭;Bosch(博世)、三星、TI(德州儀器)、東芝、ST(意法半導體)是IDM模式制造商龍頭。
(1)樓氏電子
樓氏集團公司總部位于美國伊利諾伊州的艾塔斯卡
(Itasca),在全球各地都設有技術/客戶支持辦事處。Knowles樓氏電子是一家以應用為基礎的技術公司,致力于開發面向助聽器和其他電子設備市場的新型產品和組件。
(2)HP
惠普(Hewlett-Packard,簡稱HP)是信息科技(IT)公司之一,成立于1939年?;萜湛偛课挥诿绹永D醽喼菖谅灏柾惺?。
(3)佳能
佳能(Canon
),是日本的一家全球領先的生產影像與信息產品的綜合集團,從1937年成立以來,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佳能已將自己的業務全球化并擴展到各個領域。
(4)Bosch(博世)
博世是德國的工業企業之一,從事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工業技術、消費品和能源及建筑技術的產業。1886年25歲的羅伯特·博世先生在斯圖加特創辦公司時,就將公司定位為“精密機械及電氣工程的工廠”。
(5)三星
三星集團(英文:SAMSUNG、韓文:??)是韓國最大的跨國企業集團,三星集團包括眾多的國際下屬企業,旗下子公司有:三星電子、三星物產、三星人壽保險等,業務涉及電子、金融、機械、化學等眾多領域。
(6)TI(德州儀器)
德州儀器(英語:Texas
Instruments,簡稱:TI),是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家半導體跨國公司,以開發、制造、銷售半導體和計算機技術聞名于世,主要從事創新型數字信號處理與模擬電路方面的研究、制造和銷售。
(7)東芝
東芝是由兩家日本公司于1939年合并成的。兩家公司中第一個成立的是田中制造所,那是日本國內第一家電報設備制造公司;是由田中久重于1875年創立的。
(8)ST(意法半導體)
意法半導體(ST)成立于1987年,是意大利SGS微電子公司和法國湯姆遜(Thomson)半導體合并后的新企業。自1999年起,ST始終是世界十大半導體公司之一。

3.車身感知傳感器行業發展趨勢
(1)網聯化
萬物互聯、萬物互通是當下行業發展的主題。傳感器作為汽車內外環境感知的核心部件,勢必與互聯網、大數據形成相輔相成的發展態勢。汽車通過傳感器感知路面情況的變化,將收集到的數據與信息傳遞給控制器進行決策,實現車與車之間的互聯互通;同時傳感器將數據傳遞給整車廠商后臺進行收集和分析,讓廠商能夠第一時間了解汽車上動力系統、安全系統等多方面部件的實時狀況,從而為車主提供安全順暢的駕駛環境。
(2)集成化
自動駕駛需要汽車配備大量的傳感器,單一的傳感器可實現的技術功能有限,而增加傳感器的數量和類別對于汽車制造企業來說意味著成本激增和售價上漲,由此可能面臨市場競爭力的下降。因此,利用IC制造技術和精細加工技術制作IC式傳感器成為當前趨勢。
(3)模塊化
隨著智能汽車的發展,車體上的機械結構及組件逐步受到電子設備的操縱和控制,但因為汽車體積有限,車體內可應用區域過于狹窄,系統空間受到限制。因此,理想情況下電子控制單元應該與受控制組件緊密結合形成整體。因此,通過模塊化實現的傳感器元配件將成為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以上梳理了車身感知傳感器產業鏈及發展趨勢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敬請關注三個皮匠報告的行業分析欄目。
推薦閱讀:
汽車傳感器行業專題報告:汽車智能化趨勢確定千億車載傳感器市場啟航-220624(71頁).pdf
汽車傳感器行業報告:激光雷達與車載應用市場空間競爭現狀分析-220722(45頁).pdf
匯豐銀行(HSBC):中國汽車行業自動駕駛傳感器報告(英文版)(59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