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能可穿戴設備是什么
智能可穿戴設備是能夠在人體上直接穿戴的智能設備,主要是利用各項智能技術如生物傳感技術、無線通信技術、智能分析軟件,使得智能設備具備用戶交互、人體健康管理、生活娛樂、運動檢測等功能。

2 智能可穿戴設備特性
(1)可移動性:用戶在任何狀態下都可穿戴設備,不受空間及身體狀態的限制,使其應用更加靈活、廣泛。
(2)可持續性:智能可穿戴設備在應用時間和數據分析監測方面具有連續性,設備可長期積累數據,以形成周期性的數據分析報告。
(3)可傳感性: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最底層技術原理是生物傳感技術,生物傳
感器可感知人體的生理信號。
(4)數據可監測性:可穿戴設備本身價值并不大,關鍵在于其獲得的數據與提供的服務,如健康類數據心率、血壓等,數據服務越垂直越深度往往價值越大。
3 智能可穿戴設備分類
不同的應用領域,智能可穿戴設備劃分不同,一般分為商業消費級和專業醫療級設備。商業消費級設備多在日常生湖泊中監測使用,根據產品形態分為智能手環、智能手表、智能鞋襪、智能眼鏡、智能耳機、服飾等;專業醫療級設備還可分為監測型可穿戴醫療設備和治療型可穿戴醫療設備,主要產品有智能云血壓儀、心率血氧飽和探測器等,多供于醫院等醫療機構使用。

4 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歷史
(1)萌芽階段
從2000年開始,外資陸續進入中國市場,給中國生物傳感器行業帶來資本與技術,生物傳感行業得到發展,2013年國務院發布《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提出推進生物基產品規?;l展、培養生物服務新業態,為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奠定政策基礎
(2)快速發展階段
2014年7月,小米智能手環的推出,促進了消費者對智能可穿戴設備的認知,商業消費級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高速發展,智能手環市場需求旺盛;2016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鼓勵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智能綠色服務制造技術,重點加強新型傳感器研發能力
(3)調整發展階段
隨著人們需求的提升,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產品同質化嚴重,智能手環滯銷,行業進入調整發展階段,許多尾部企業被淘汰出局,加速了市場的洗牌;政策的出臺使得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轉型和升級,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為可穿戴的生物傳感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2018年開始,市場越來越青睞專業級可穿戴醫療設備領域的發展

5 智能可穿戴設備產業鏈
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產業鏈有上游的軟硬件供應商,包括傳感器、芯片、數據分析系統等;中游市場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廠商包括智能手環、智能手表、血壓計等產品的生產商;下游的銷售渠道和終端用戶,銷售終端可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渠道,用戶則可分為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

來源:《頭豹研究院:2021年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概覽(32頁).pdf》